分享更多
字体:

程凯:商人议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9 23:46 来源: 华夏时报

  程凯

   市场平静时大家默默无闻,市场动荡时人人变得聒噪,平时“闷声发大财”的人也会挺身而出,表达自己对于市场和政策的意见,这叫做公共责任。因为巴菲特和索罗斯最近都忍不住发言了,今天我们就聊聊他们的事儿。

   巴菲特和索罗斯是投资界的两朵奇葩,所以被放在一起比较就是一件常事了。一位名叫马克·泰尔在香港做投资的澳大利亚人,还专门研究出了一本《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习惯》,此书2005年在国内出版,一直是本畅销书。

   巴菲特和索罗斯,一个只喜做多,一个更喜做空,简直是为市场平衡而生出的双子星,而不管走哪条路,他们都白手起家,经过了几十年的市场检验,通过积累巨额的财富,证明自己是最成功的投资家。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我引申一下,失败的道路有无数条,成功的道路只有一个。尽管投资方向大相径庭,但马克·泰尔却发现,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思考习惯和思考方法完全一致,而且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彼得·林奇、约翰·坦普尔顿、伯纳德·巴鲁克、本杰明·格雷厄姆这样的传奇投资家也都奉行同样的习惯和方法。

   马克·泰尔总结了巴菲特和索罗斯的23条投资习惯,我们在这里不探讨什么投资哲学,我是想让大家知道巴菲特和索罗斯还有另外一个共同的习惯,很明显但并没有被人拿来比较过:巴菲特和索罗斯都习惯讨论市场;不仅如此,他们还喜欢讨论市场机制、政府政策,最多的是经济政策,但不限于经济政策。如果我们把在市场上挣钱的人都叫做商人,他们两个的一个共同习惯就是——“商人议国”。

   前面说到巴菲特和索罗斯最近都在发言,我们看看他们究竟都说了些什么。

   巴菲特的阵地在美国,他在《纽约时报》上发表的文章叫做《别再宠爱超级富豪》。根据巴菲特自己的计算,他去年税单总额为639.8744万美元,只占他须纳税收入的17.4%,“我的办公室雇佣20多人,他们缴税的税率高于这一比例,33%至41%,平均36%”。

   因此巴菲特说,“出身美国中产阶层和贫困阶层的人在阿富汗前线作战,多数美国人为维持生计发愁,我们这些超级富豪却继续享受税收优惠。”“国会对亿万富翁很友好,对我和我的朋友们长期宠爱有加。现在正是时候,政府理应采取措施,让我们共同付出。”

   此言一出,有唱赞歌的也有唱反调的。不去研究技术性细节,我想指出来的是一个商人的责任。其实,巴菲特说自己被征税太少已经不是第一次,很多年前他就这样表述过,并且成为他的名言。但是,现在这个时候,巴菲特在《纽约时报》这样的主流大报上再次强调这一点,意义非凡!因为这个时候正是美国人上上下下为政府财政赤字焦头烂额的时候,一个焦点就是“是否增加向富人收税”。

   要减少政府债务和赤字,但又不能大幅降低政府开支对于尚处疲弱状态的经济的刺激,怎么办?必须有人站出来做出“牺牲”。和那些认为只有减税才能拯救经济的供应学派相反,巴菲特认为应该提高富人的税收,至少他认为,增加他的税收并不会减少他挣钱的欲望,因为他的税比普通人绝对值多,相对值却少得多。

   巴菲特表明的是自己的态度,也是自己的建议,建议美国人应该如何去面对当前的危机,如何让一个“美国梦”继续做下去。他的建议不只一个,在《别再宠爱超级富豪》之后,他又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给出了自己的另一个建议——“避免美国金融体系走向疯狂的两个办法”:

   一是给杠杆设置一些限制,“这方面我们上次做得可不好”;二是给予重要金融机构的高层人士以适当的激励。巴菲特说,“大到不能倒”的公司总是存在,“我们不能没有它们。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改变那些金融机构的高管的行为。”

   不得不说,巴菲特是实用主义的,每一条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且有可操作性的建议。这样的“商人议国”,就连索罗斯也是赞同有加。《别再宠爱超级富豪》敦促美国国会立即采取措施,增加收入过100万美元者的税负,收入过千万美元者的税负应更高,之后索罗斯立即让他的发言人表态:“同意巴菲特的说法,向他祝贺……富豪如果反对增加税负,自身长远利益将受损。”

   就在这边认同着巴菲特的时候,索罗斯那边自己也在“商人议国”。作为一个美国的欧洲移民,他的阵地是英国的《金融时报》,他长期为这张报纸撰写专栏文章。在最近的文章中,他提出了解决欧元区危机的三个步骤:银行体系的改革与资本重组、欧元债券框架和退出机制。

   这里同样不对索罗斯的技术性建议进行展开,只想强调的是,索罗斯一直真正关心着欧洲和欧元区。尽管他在当年攻击英镑一举成名,尽管这些年他一直看空欧元,因为欧元区有一欧洲央行但是没有欧洲财政部;但是,在作为一个政策建议者发言的时候,索罗斯的态度是诚恳和认真的,他至少按照自己的逻辑指出来,应该有一种“欧元债券”,而这种欧元债券的发行,自然就是起到了欧洲财政部的作用。

   从这一点上来看,索罗斯的“商人议国”和巴菲特一样,出于公心而非自己的私心。当然你也可以说他们是为了自己的更长远的利益在考虑,但是为了长远利益而考虑,不正是所有的政策制定者应该做的事情吗?

   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萨科奇经过面谈,将欧洲债券的事宜搁置了下来,他们没有承担欧洲责任的勇气和决心,更不要提什么牺牲精神。欧洲市场周四的暴跌,自然而然。

   最后多一句嘴,巴菲特和索罗斯的“商人议国”,并不在什么Facebook或者Twitter上,而在《纽约时报》和《金融时报》上,这是一种严肃的态度。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