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成:中国该不该继续买入欧债应看市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5 03:52 来源: 证券日报■何志成
9月16日是全球金融危机三周年纪念日,三年前的这一天午夜雷曼宣布倒闭,其实,早在雷曼宣布倒闭之前,金融危机已经发生,只是当时市场仍然相信全球各国政府尤其是美国政府有能力力挽狂澜。这一点,与今天欧洲尤其是欧元区主要国家应对欧债危机的心态很相似。
欧债危机其实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组成部分,欧债与美国的次级债都是全球经济失衡以及金融衍生品泛滥的必然产物,只是因为2008年美国的“两房债”率先崩盘而已。美国成为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点,美元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投资者抛弃的对象,美国的金融机构出问题,掩盖了欧洲许多国家靠高负债维持生存的现实,还使得更多的储备资金流向了欧洲,更多的金融机构购买欧债,却不知,欧债的泡沫其实比两房债更厉害,一旦爆发危害更大。
美债危机与欧债危机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欧债危机是主要方面。美债危机的确严重,但还不至于立即爆发。而欧债危机不是是否严重的问题,而是必然爆发的问题。许多人不相信这一点,还在强调尽全力挽救,继续向已经处于漩涡中心的高负债国家撒钱。却不知,在撒钱的同时是在伤害救援者的元气,一旦救援者气力不足的时候,不但被施救者会撒手而去,救援者也将跌入危机的深渊。这一次的救援行动千万要记住2008-2009年的教训,不能再以毒攻毒,不能再靠释放流动性去挽救因为流动性失控所酿造的危机。
上周末,意大利邀请中投公司老总楼继伟访问该国,伦敦金融时报报道说,意大利政府向中国求援。虽然本周二意大利政府出面否认。但语气很模糊,只是说,意大利没有特别地请求中国的援助。
很多国内媒体在讨论有关是否应该继续大量买入意大利债券的问题时总喜欢引用中国政府的高官表态,即“相信欧元,相信欧洲经济”。但却不知,这是官话,是不得不说的话,是外交辞令。中国真正想说的话是由级别较低的官员用另一种声音表达的。比如本周二,外交部副部长傅颖先生在欧洲的一个论坛上发言称:欧洲与中国的关系就如同挂上了三档却拉着手刹的汽车。什么意思?汽车挂上了三档,说明准备提速,但手刹没有松,说明很多欧洲人不希望中欧间能够建立真正的伙伴关系。傅颖先生是外交家,很会使用外交语言,但明白人都听得出来:中国对欧洲充满了抱怨。为什么抱怨?中国已经买了6000亿左右的欧债,现在还让中国大量买,没有人告诉中国这些垃圾债有多大风险,更没有人告诉中国怎么对冲风险,更可气的是,中国的诉求没有人理会,没有一个受援国表示可以向中国出售资产,更别指望向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解除禁运!想让中国大量的买入欧债,却不想给中国人想要的东西,这怎么不让中国人憋气。另一位高官说得更直接,原商务部副部长、现任中国国际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说:“为了防范风险,中国不会再急于买入欧债。中国已经买了很多欧债(大约占外汇储备的1/4左右),如果欧元下跌,中国将出现巨额亏损。欧洲到底怎么走,只能由其自己定,中国能做的很有限”。
该不该买入意大利等国的债券,什么时候才能出手,我更主张看市场。听市场的,一定对,可以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