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时评:百强的名号太诱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2 14:50 来源: 工人日报

 

  赵志疆

  近日,一个名为“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的机构在各大媒体公布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中部百强县(市)”等评比榜单,其中竟出现17个国家级贫困县,引发公众关注和质疑。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是北京一家注册资本仅10万元的公司。

  所谓排行榜,就是对某一专业领域进行系统全面的横向比较,在采集大量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筛选、比对,从而发布比较权威的综合排位信息。这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以及技术力量为支撑,显然不是一家注册资本仅10万元的皮包公司所能承受的。那么,一家皮包公司何以玩转“百强县”?

  很直观的伎俩是扯起大旗作虎皮——从1991年开始,国家统计局主持发布“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指数前100名评比”,简称“全国百强县评比”。2007年,该评比中止。而“中郡所”仍然举办的“百强县评比”与原先官方评比极易混淆。实际上,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只需稍微搜索一下就可以使这家皮包公司原形毕露,如果说偶然上当纯属大意的话,乌龙榜单连年发布甚至逐年爆棚岂非咄咄怪事?这显然是因为此类榜单迎合了部分基层官员的实际需求。

  对于习惯向上展示政绩的地方官员来说,还有什么比跻身一份“国字号”榜单更为体面的政绩?而越是贫困地区的官员,越容易患上政绩工程的冲动——相比具体项目工作的执行,炮制一份榜单着实要容易得多。至此,皮包公司将所谓“百强县评比”不断发扬光大也就不难理解了。

  时下,五花八门的排行榜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这其中,有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细节——炮制种种排行榜的,大多不是专业学术机构,而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商业运作,由此也就使得诸多看起来冠冕堂皇的排行榜,成了一种赤裸裸的“竞价排名”。如果说商业机构现身其中尚且容易理解的话,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着实令人难以接受——当基层官员陶醉于虚幻的“百强”之中时,政府形象难免在群众眼中跌了身价。

  尽管公众对类似竞价排名怨声载道,但却无力改变这种尴尬的现实。这实际上也正是纠正此类乱象的困难所在——对于排名机构而言,公众可以质疑其科学性、严谨性,但却很难要求他们承担相应的责任,轻描淡写的一句“一家之言”足以应对所有质疑。而对基层官员而言,只要这些虚幻的榜单可以成为捞取政绩的机会和捷径,谁也无法遏制他们竞价的冲动。

  正因此,如果不改变当前的政绩评估体系,基层官员恐怕难免另辟蹊径——纵然大张旗鼓叫停此番“百强县”评比,也不过是“城头变幻大王旗”,换由另一家商业机构发起类似评比而已。有需求难免就会有市场,此中尴尬无异于久负盛名的“克莱登大学”。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