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评论:油价下跌民怨仍难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4 15:23 来源: 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

  调价机制得改了

  伴随着国际油价持续走低多日后,中国成品油价格16个月来奇迹般出现了首次下调——此前已连涨4次。

  虽说顺应了民意,但公众依旧认为国内油价“涨多跌少”、“涨快跌慢”。毕竟,自2008年底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实施以来,我国国内成品油价格共计调整16次,其中10次涨价6次降价,油价总水平急升,甚至超越美国。

  这次下调更是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发改委解释说,单纯从时点价格比较,国际市场油价从前期每桶120美元的高点回落至目前水平,下降幅度早就超过了4%,但按照计价周期为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近日才达到4%的调价边界条件。

  而现有的成品油调价体系——既要参考国际市场三地的原油价格,又要计算连续22个工作日的平均价格,还要达到正负超过4%这个幅度,三者缺一不可。故发改委总是留下慢半拍的印象。

  该体系名为与世界市场接轨,实际操作起来,发改委还要考虑下游企业和公众的承受力,但总体节奏会有利于处于垄断地位的“两桶油”。

  但“两桶油”依然向发改委投以哀怨的眼神。

  一个有力证据是:2009年国际油价一路飙升,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应提高70%以上,但实际仅上调了50%左右。因此,当国际油价从最高点明显下跌时,却得先还清“历史欠账”,一步调整到位几无可能。

  更重要的是,媒体披露,今年1到5月份,全国炼油业利润同比降幅达到了59%。5月份净亏31亿,是炼油行业2009年以来第一次出现亏损。该机构有关人士说,“上游原油与国际市场是接轨的,但下游炼油的成品油价格是国家控制的。”

  发改委调整油价便显得两头不落好——公众嫌不到位,“两桶油”抱怨雪上加霜。

  在公众无法主导甚至参与成品油调价、连燃油税都不知最终归宿的背景下,“两桶油”的哀怨可以理解为撒娇。

  首先,其几乎垄断了中国本土全部的石油勘探、开采、炼制业务,而结合中国的土地、劳动和环保成本全面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炼油行业全行业巨亏仅仅归咎为受国家价格管制显然有负发改委等组织厚爱。

  其次,在中国石油对外依赖度达到55%的今天,“两桶油”垄断了全部进口权,且在成品油市场占据约8成市场份额,尚不能从国际油价的涨跌中获利,那属于决策者智力问题。

  短期来看,缩短调价周期,加快调价频率,改进成品油调价操作方式已经时不我待。

  毕竟,疲于应对的发改委也该真正尊重规律、尊重市场、尊重公众了。

  ■特约财经评论员 石述思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