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洋:诺贝尔经济学奖研究成果脱离实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4 15:51 来源: 北京晚报苏文洋
中国有句古语:“国家不幸诗人幸。”意思是说,国家越乱,诗人越能够写出好诗。诺贝尔经济学奖也有了这样的特点:国家不幸学者幸。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又颁发给了两位美国学者,以表彰他们在解释政策与经济的相互影响方面的突出贡献。众所周知,美国的经济一团乱麻,不但制造了全球金融危机,而且为拯救华尔街那些贪婪的“肥猫”一再推出的宏观经济政策又给美国和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危机。这个时候,两位美国学者以“宏观经济领域的因果关联”研究成果而获奖,岂不是一种幽默?
据说,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再次延续了以往“出乎预料”的一贯作风,开奖前的“预言家”们全部没有猜中,连获奖的两位美国学者也表示非常意外。当然,即使诺贝尔先生本人转世再生,也会对获奖者感到意外,因为他本人在遗嘱中提到设立的五大奖励领域,根本就没有不属于自然科学的经济学奖。
有人认为,历年来的经济学奖颁奖结果都难以预测,是因为经济学研究领域和方法颇为复杂。其实,关键的问题不在于评审委员会之外的“圈外人”预测不准,而在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研究成果(理论)与社会经济(实际)过于脱离。诺贝尔经济学奖几乎对实际生活不起什么指导意义。
从1968年以纪念诺贝尔的名义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以来,经济学奖得主基本上全是美国人。这是一个最鲜明的普遍特点。今后,“预言家”们要搞这方面的预测,与其从经济学研究领域和方法及其成果寻找答案,不如直接从美国人与非美国人上竞猜。
按道理论,全世界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70%都在美国,“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美国的经济再差也不应当坏到哪里去。事实却大谬不然,可见一个国家拥有诺贝尔经济学奖最多与经济发展最好最快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是两股道上跑的车。我现在还不能得出反结论:是不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越多,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发生的几率也越多。因为我不会运用数学模型,连简单的数字运算也时常出错,不妨请那些擅长玩弄99.9%的人都看不懂的模型的学者们搞一个统计分析。
诺贝尔基金会首席执行官拉尔斯·海肯斯滕近日对《瑞典日报》说,“过去10年至20年的全球经济状况使我们难以保证奖金不贬值”。由于通货膨胀的因素,近年来,诺贝尔奖金的实际价值一直保持下降趋势。该报分析,海肯斯滕的话暗示,从长期来看,诺贝尔基金会可能被迫让诺贝尔奖金“贬值”。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经济有其自身的规律,诺奖得主的数学模型做得再好,也改变不了经济规律和诺奖“贬值”。
奖金贬值是一个经济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本身也在贬值则不是经济问题。经济学研究钻进了“象牙塔”里,夸夸其谈根本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甚至也解释不了任何实际问题。这次的诺奖得主萨金特主张政府决策不干预经济,西姆斯则用数学模型解释金融危机诱因。撇开数学模型不说,政府决策搞乱经济是尽人皆知的常识,说不说都摆在那里。现在全球经济的乱象,正是全球金融危机政府出手救市滥印钞票的后遗症,真正需要研究或解释的是,政府那只手为什么总是闲不住而且乱抓,越抓越乱,越乱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