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四问题拷问汽车三包政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2 11:10 来源: 新闻晨报

  文/姜山

  国内已将电脑、电视、空调等共有22种产品列入“三包”范围。但汽车产品“三包”在2004年底征求过意见后,汽车三包政策就在各方争议中,走上了一条“难产”之路。今年,曾有消息称上半年必然会出台的汽车三包政策,再次成为业界与媒体关注的焦点。继有关部门于9月21日公布《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征求意见稿)》之后,国家质检总局于10月26日下午召开听证会,对9月21日公布的征求意见稿进行听证,充分听取了各方的意见建议。

  听证会的召开,就意味着酝酿了7年之久的汽车“三包”政策将进入实质性解决阶段。与听证会相对平和的现场气氛不同,外界对汽车“三包”政策的争论正日趋白热化。汽车“三包”,能否在当前中国车市的大环境下,微妙地调节消费者与汽车产业之间的平衡。使中国汽车业进一步走向成熟?

  正方观点:YES

  汽车“三包”政策  符合各方利益

  文/张力克

  汽车“三包”,对于明确家用汽车产品制造商、经销商、修理商的修理、更换、退货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利益都有好处,其施行已经变得刻不容缓。汽车“三包”符合各方的利益,它的出台似乎已经是大势所趋。

  汽车“三包”符合消费者的利益。面对汽车经销商、生产商,中国的消费者显得弱势许多,这更加体现在消费者购买汽车之后。购车之前,一些经销商的“霸王条款”让消费者手足无措;购车之后,一些经销商恶劣的服务更是让消费者无可奈何。汽车“三包”政策的出台对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汽车“三包”符合经销商的利益。汽车是一件和复杂的商品,出现问题的情况有很多,一旦出现了问题,势必会引起很多纠纷。汽车出现问题,消费者投诉要求退车,经销商向车企交涉,车企具有严格的退换车标准,一般不会轻易退车,经销商夹在中间很难有所作为。一旦汽车“三包”政策出台,明确消费者退换车的标准,经销商可以依据其中的条款作出相应的决定,避免了很多纠纷。

  汽车三包,非推不可

  文/丁之方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销量的急剧上升也引发了新车质量纠纷的不断出现,有些时候甚至导致了消费者与经营者的相互不信任,实行汽车三包应该是解决这一系列有着不断上升趋势的矛盾的最佳途径,对于整个汽车制造与销售以及消费环境的改善十分重要。从后者的角度来看,实行汽车三包是保障其正当权利的最正常的手段,尤其是其它行业内的三包实践,让人们十分迫切地期待着这一消费领域的通则也能够更早更快地实施。从汽车的制造商尤其是经销商的角度上看,虽然对于如何鉴定车辆质量问题依然心存疑虑,但持续快速升高的投诉率显然已经让他们不能漠然处之,于是也把希望寄托在实行三包以规范各方面的行为上。

  其实,类似三包之类的规范化服务,在全球都可以找到可资借鉴的例子,国内的电子、百货等领域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从这个角度来看,汽车三包不仅是非推出不可,而且也会在实践中很好地调和各方面的利益,至少应该相信三包的规则化与清晰化会比现在模糊的处理方式更容易在现实社会中操作。

  反方观点:NO

  四问题拷问汽车“三包”

  文/李骅霖

  汽车“三包”要真正实行,有四个问题是无法绕过的:一、车有故障,鉴定费该由谁出?现在普通鉴定就要1.5万元,而且4S店还只认国家级的鉴定机构,国家级鉴定机构只有5个,不方便不说,价格就更高了,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都有。这么高的鉴定成本,让购车者怎么维权?二、“三包”期限。对于退换车标准,不能只考虑购车时间,还应该参考实际使用的公里数。车辆购买后30天内包退换,但是由于存在上牌的问题,可能30天之内,车辆还没正常行驶呢。三、退换下来的车,谁来接手?这也是汽车“三包”面临最大的问题。谁愿意以新车的价格接手一辆二手车?四、车是换了,购置税谁付?目前我国的车辆购置税为10%,根据《征求意见稿》规定,符合换车条件的,由消费者办理车辆购置税变更手续。可是在实际中,消费者要换车,还必须为新换的车再缴一次10%的购置税,这显然属于重复征税,很不合理。而且从销售商的角度来看,这购置税并不是他们收的,也就没有办法补偿给消费者。如此一来,购车的积极性可能大受影响。

  全面实施汽车“三包”政策难度大

  文/黄天姣

  汽车作为一个特殊产品,其技术复杂,制造成本高,价值量长,这使得汽车产品实施三包面领着举证难、鉴定难、索赔难等诸多问题的环节,很复杂。当前权威的第三方鉴定机构的体系没有建立,难以对汽车产品质量问题和性能故障作出科学、准确、公正的鉴定。

  家用汽车“三包”的政策一旦出台,将对汽车销售行业进行整体规范。这本是件好事,但笔者在采访中发现,消费者和经销商都认为,目前实行家用汽车“三包”政策很难落实。如果新车质量有问题,得先进行车辆检测,这需要花费高额的鉴定费用,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申报程序。汽车与普通商品不同,有多达上万种零部件,供应商庞杂,维权举证很困难。“新车一经使用就会贬值,如果退换,那就成了二手车,经销商和厂家的损失该由谁来承担?”一位销售员称,如果退换车,还会涉及车辆上牌、保险以及税务等多项费用,这些费用不属于整车买卖合同的范围,不应由厂家和经销商来负担,消费者愿意承担吗?

  结语:

  从目前正反双方的观点来看,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目前中国的车市大背景下,推出汽车“三包”政策的市场环境是否成熟;二是如果推出汽车“三包”政策,那么其执行难点如何解决。

  第一个争论的焦点其实是老生常谈了,毕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车市才经历短短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车市百余年的发展史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与发达国家车市的成熟程度相比,目前购买力主要集中于首次购车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在汽车维权方面真正了解自己的权与利,无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笔者仍然相信,即使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仍然需要一个合适的机制来引导市场行为。市场的不成熟并不能成为阻止相关机制出台的原因。

  而第二个争论,其实才是问题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在汽车“三包”政策的执行难点方面没有突破,那么日后出台的政策很有可能会使整个汽车行业背上包袱。因为没有明确执行细节,缺少公正而可行的执行机构,将会使这个本意是好的政策陷入尴尬的境地。毕竟,不管是设立第三方检测机构,还是严重故障的界定,或是极有可能出现争议的退换期限,都是左右汽车“三包”政策能否顺利执行的关键因素。这三个问题,哪怕有一个问题处理不好,就有可能使日后的消费者与商家、车企陷入无休止地烦恼与纠纷之中,而这一切的成本,将会转嫁到车市所有消费者的头上。在此,笔者衷心希望,汽车“三包”政策能三思而后行,从而微妙地调节消费者与汽车产业之间的平衡。使中国汽车业进一步走向成熟。

  微博(http://weibo.com)声音

  崔东树:

  汽车三包的政策,我感觉要尽快出台,标准最好有过渡期,不要期待过于完美。

  长城老商:

  汽车三包,能不能像保险一样,在车辆出问题时,真能有人来关心解决汽车问题,而不是让消费者整日奔波,忙于和厂家打交道。让消费者安心买车,安心用车。

  徐向阳:

  汽车三包政策对自主品牌车企而言是一条生死线,自主品牌汽车必须关注品质和可靠性,否则,经销商的主要任务就不是卖车了,而是退车或换车。

  本愿寺:

  小小家电三包尚且形同虚设,何况汽车乎。商家和厂家本就是面和心不和的对手和食物链的上下端。汽车三包,娱乐一下百姓还可以,别的没什么用!

  精工者:

  企业首先要对自己的产品安全,真到最大限度的责任。然后,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企业家才可能尽自己的力量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