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评论:别怪采购只买贵的只怪预算监督偷懒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5 13:55 来源: 工人日报

  志灵

  近日,湖南省财政厅、文化厅、湖南省省直机关事务局在一起政府采购中,由于规定了投标产品价格的下限,使得原本1500万元可以完成的采购最后却以3000万元高价成交,被其中一家参与竞标的公司告上法庭。对此,湖南省文化厅规划财务处处长称,之所以设置价格下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预算执行的需要,如果预算没有执行完,财政就要收回,必然会影响第二年的预算编制。(见11月13日《钱江晚报》)

  “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的现象再度上演。有人说这是一些政府官员太铺张浪费所致,可我说,别怪政府铺张浪费,要怪只能怪我们的预算监督太“偷懒”。

  一些地方,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机制“只问花钱不问效果”,衡量一项预算执行是否良好,主要不是看这项预算是否以最小的投入换取了最大的收益,而是预算拨付的资金是否在规定的期限内全部花完:预算花不完,不仅证明预算执行者可能没有完全完成自己的任务,也意味着来年预算编制时给你的预算资金要相应缩水。

  这意味着,我们的预算监督很多时候是一种“负激励”,即不是鼓励预算执行者如何精打细算地节约,而是要求预算执行者实际上花不完也要想着法子浪费掉。记得2008年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人大代表、广州地铁原老总、白云国际机场“掌门人”卢光霖就曾向媒体大吐苦水:当时广州地铁2号线工程预算执行过程中节省了几十个亿,可到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考核时,节约的当事人却被指责“原来你预算编制的水分这么大”,由此他得出结论,“这样的预算管理分明是逼着你大手大脚花钱”。

  在这样的预算激励机制之下,不管有没有实际需要和价值,想方设法把预算花完就是硬道理,这是湖南省文化厅规划财务处处长之所以把预算执行的需要作为“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的理由,也是在国家一再明令禁止之下,年底突击花钱在一些地方蔚然成风的深层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从制度层面把预算监督的“负激励”效应,扭转成为预算执行者争先恐后节约的“正激励”,才能杜绝这样的现象。

  实现这一转变,就需要预算监督不能“偷懒”,首要的问题是预算编制在时间上不能总滞后。在制度安排上,人大审议预算报告的时间在3月份左右,而一个完整的预算执行年度从1月1日起就开始了,这就像授权别人花自己的钱,钱已经开始花了自己还没设定限额,这无疑是有漏洞的。

  其次,预算编制不能粗线条。我们知道,预算分为类、款、项、目四级,指标一级比一级细,可是现在很多地方编制的预算,最好的也就到项一级,而且还将很多不明不白的支出放到“其他支出”中去。如此粗线条的预算监督,难以起到监督制约作用。

  最后,对预算的绩效考核不能形同虚设。有效的预算监督考核,应当是在预算报告具体到一块钱的水平上对每一分钱进行“性价比”考量,可由于我们预算监督的“偷懒”,这样的考量很多时候不得不变成了“花没花完钱”的简单追问。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