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评论:反垄断迟早要拿神仙开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8 17:14 来源: 北京日报

  毛颖颖

  “默默实施”三年多的反垄断法,一周来因为两桩高度戏剧化的案件被推到风口浪尖。其一是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首次开出大额罚单,重罚山东两家垄断抗高血压药复方利血平原料,哄抬价格、牟取暴利的医药公司共计约700万元。其二是在反垄断局官员通过媒体披露两大国企因涉嫌价格垄断遭到调查,反垄断首次针对大型国企亮剑之后,激起一番嘴仗,引发社会围观。

  两桩反垄断案,两个“首次”,初看难免给人几分惊喜,细究起来却着实令人不安。

  且看第一个“首次”,两家地方医药公司,名不见经传,竟如此轻易地卡住一种国家基本药物的七寸,造成下游企业全面停产。这两家公司所用伎俩之简单、所付代价之微薄,与其“绑架”患者数量之庞大(全国1000多万人)、可能稳获暴利之惊人(近亿元)形成了鲜明对比。更惊人的是,据报道,这两家公司之前已经用类似手法成功操作了好几个产品,这次才被喝停。当下,“廉价保命药”停产断供现象屡屡出现,其中有多少存在类似的原料垄断或极易被原料垄断,供应保障机制为何如此脆弱?我们显然还需要更多答案。

  再看第二个“首次”,到目前为止,嘴仗打得一地鸡毛,此案会朝什么方向发展,现在谁也说不准。但从电信行业自下而上高声喊冤叫屈、对比其他“重量级”垄断行业为自己评功摆好,主管部门恰于此时集体噤声,连权威媒体都强调此案是“神仙打架”、跟老百姓无关的连连怪象看,行政庇护“大树”下的“神仙”们把纷争搞到台面上,确有挟民愤以求重新分羹的意味。对此,交锋各方似乎都在揣着明白装糊涂,回避着各自不愿触及的方面。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正加大对市场中垄断问题的查办力度,但反垄断还远未到值得欢欣鼓舞、宜将剩勇追穷寇的阶段。两个“首次”,道出了目前反垄断之难:说白了,“苍蝇”极易滋生,“老虎”继续出没,而我们还没有突破“只拍苍蝇不打老虎”的尴尬局面,更没有动真格,狠狠触碰垄断背后拨弄翻云覆雨手的各路“神仙”们的核心利益。 

  多年来,不知多少人呼唤“打破垄断‘坚冰’”,而只有真正开始反垄断,我们才深切感受到其间的暗流涌动、千头万绪。什么是垄断,垄断是何种垄断,怎么反垄断,现在看来定义颇为模糊,路径也不分明。给公众最深的感受是,打击医药流通领域猫腻、解决宽带“高价低速”已颇为不易,可还有更多、更严重的垄断依然壁垒森严,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但无论反垄断推进怎样艰难,目前的切入点是否足够令人满意,幕后的推动力又究竟是什么,对大型国企的“敲打”都已经开始,这证明市场机制逐渐健全的中国迟早要过反垄断这一关,而反垄断迟早要拿大大小小的“神仙”开刀。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每一宗重大的反垄断调查与判罚都具有示范意义,直接影响着公众对反垄断的信心。

  反垄断就是尊重民生利益、维护公平正义,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期待着反垄断风暴刮向更深广的领域。面对民声鼎沸与法律利剑渐行渐近,“老虎”与“神仙”们将如何作为,反垄断局又将如何剖开利益麻团将反垄断进行到底,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