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新兴产业发展全面启动 风头正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30 11:13 来源: 新浪财经

  中国新兴产业发展全面启动 风头正足

  著名国际经济学家亚太总裁协会全球执行主席郑雄伟

  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开发区,2010年,90个国家级开发区总体经济发展情况保持稳定增长的发展势头全国90个国家级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849亿元,财政收入5627亿元,税收收入46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306亿美元,依次分别占全国6.7%、6.77%、6.01%和28.94%,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5.7%、37.6%、29.4%和19.6%,增幅分别大于全国同期(10.3%、21.3%、22.6%和17.4%)15.4个百分点、16.3个百分点、6.8个百分点和2.2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77542亿元,进出口总额496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8%和32.6%,同比增幅小于全国同期(30.4%、34.7%)4.6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

  一、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发展动态

  (一)节能环保产业

  随着重化工业的发展,近15年来,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约占我国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近80%,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能源约束,还有节能减排压力。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技术和工程装备已经处于开发过程中,如钢铁余热回收、废弃物利用、二氧化碳捕获、节能材料、有色金属采选与综合利用流程等。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保持15%—20%的年复合增长率,大幅超过工业增速。2009年底,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1.71万亿元,2010年总产值达2万亿元,约占GDP的5%,带动就业人数2800万。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我国信息产业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信息技术与工业化的结合正在推进当中,产业规制等市场环境初步建立。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云计算、下一代移动通信等正在大规模的密集研发中。产业规模、消费需求将继续扩大,对国民经济的渗透力和基础带动性将进一步显现。2009年是3G元年,截至2010年6月30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3G用户数分别为1046万、718万与756万,总体数目约为2520万,3G用户渗透率已经达到3%左右。

  (三)生物产业

  我国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在基因组测序、蛋白质研究、疫苗抗体研制等科技创新上有所突破。我国生物制药企业400多家,其中具备基因工程药物生产能力的企业有114家,疫苗生产企业28家。自1989年干扰素上市以来,我国已有27种生物技术药物实现了国产化,十余种生物技术新药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另有40多种基因工程药物处于研发阶段。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疫苗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可以生产预防26 种病毒的41 种疫苗,年产量超过10亿个剂量单位。2006年,国家制定“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将生物医药列为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并正式认定北京、上海、广州、长沙为国家生物产业发展基地。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势头很快,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亮点。资料显示,中国疫苗市场批发总量在2009年接近了120亿元,其中计划疫苗(由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约占80%,天坛生物占有绝对优势;有价疫苗只占约20%,华兰生物、辽宁成大和长春高新处于领跑位置。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主导设计已基本确立,根据2009年的统计数据,我国装备制造业规模总量已经达到2.2万亿美元,而美国和日本两国制造业总量分别为1.5万亿美元和1.23万亿美元。与此同时,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点领域也实现了长足的进步,工程机械行业快速发展,汽车产销量爆发式增长,船舶工业实现大幅跃升,机床行业产品结构明显改善。从2006年至2010年,我国装备工业增加值增长超过25%,2010年11个月装备制造企业总体增长21%,实现业务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利润总额超过9千亿元,全行业销售利润率为7.18%,实现出口1.4万亿元,同比增长30%。

  (五)新能源产业

  全球新能源产业已基本完成重大的突破性创新,如可再生能源、核能的原理、产品、工程设计、配套工艺等已基本成型,太阳能电池、氢能储能技术等新的渐进性创新仍在不断发展。我国整体上处于跟踪、引进、应用阶段,已经取得比较大的进展。产业和市场方面,新能源已运用到发电、供能、显示等多个领域,新能源市场规模正在快速增长,2010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0%,已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在风能的利用上,2010年,东海大桥风电场34 台风机中已有3台成功实现并网,累计发电量73 5 万千瓦时。风电场将力争在今年年中实现全部风机并网发电。东海大桥风电场位于东海大桥东侧的上海市海域,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也是亚洲第一座海上风电场。由34 台国内单机功率最大的离岸型风电机组组成,总装机容量10.2万千瓦,设计年发电利用小时数2624小时,年上网电量2.67 亿千瓦时,项目总投资23.6 5亿元。项目建成后,与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以节约8.6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23.74 万吨。

  (六)新材料产业

  我国的新材料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近10年来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光电材料等领域取得一定突破,产品开发和加工工艺已基本实现自主研发。如我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市场,2010年市场规模达到3.1万亿元,其中电子元件市场达到2万亿元,电子器件达到9000亿元,电子材料达到2000亿元。主要产品包括微电子材料和光电子材料。截至2009年底,我国区域性新材料产业基地已达88家。2010年,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突破1300亿元。

  (七)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主要是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技术系统并存。在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下,通过在北京奥运会上的运营示范,以及“十城千辆”等示范推广工程的实施,新能源汽车正逐步走向市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实现了千辆级应用,行驶里程达到2920万公里。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试点力度加大,25个试点示范城市试点工作全面展开,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已开始进入市场。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用于公用车。  

  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发展动态

  (一)东中西主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情况

  东部47家国家级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38亿元,工业增加值12938亿元,工业总产值57880亿元,财政收入4250亿元,税收收入3636亿元,进出口总额4577.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42.9亿美元,依次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5.1%、20.7%、24.7%、33.6%、30.2%、31.3%和20.5%。

  中部21家国家级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56亿元,工业增加值3635亿元,工业总产值12963亿元,财政收入768亿元,税收收入655亿元,进出口总额22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47亿美元,依次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0%、27.4%、28.5%、46.6%、33.5%、58.9%和33.2%。

  西部22家国家级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55亿元,工业增加值2088亿元,工业总产值6698亿元,财政收入609,亿元,税收收入359亿元,进出口总额162亿美元,依次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3.36%、29.24%、29.84%、58.7%、15.7%和40.8%;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6亿美元,同比下降15.2%。

  (二)部分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动态

  北京:2011年4月29日,召开的“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共有283项成果获政府表彰,其中关乎民生的就有156项,占59.4%。在283项获奖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获奖项目达102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36%。目前北京将从三个方面加快对新兴产业的发展。首先,将加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支持力度。未来五年,北京市将在统筹500亿元重大科技计划成果转化和产业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重点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进行支持,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创新能力建设和基地建设;其次,围绕首都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推进示范应用。以需求为导向,通过示范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多种方式在物联网、智能交通、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领域开展示范应用,进一步提升城市运行的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环境约束,保证改善民生等重大需求;第三,建立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预计到2012年,中关村自主创新能力将显著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企业总收入在2009年基础上增长再45%。但如同全国的情况一样,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过低,对生产力的贡献率低,对生产力的贡献没有达到预期。

  天津: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健康、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2010年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2.7%。航空航天形成了以大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火箭、卫星为一体的“三机一箭一星”的产业格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立起了以3G移动通信、高性能服务器、大容量存储器、宽带光纤传输、LED新型光源、3D显示等高端产品为代表的新型产业体系;生物医药创新发展,正在打造生物医药关键技术的领航区;新能源新材料的风电、锂电、光伏、动力电池迅速崛起,风电装备生产能力占全国的40%以上,正在打造“新能源之都”。

  黑龙江:2010年前3季度,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具备新兴产业活动的单位有848户,其中,新能源产业46户、新材料产业164户、新型环保产业83户、生物产业210户、信息产业27户、现代装备制造业318户。按照新兴产业口径测算,全省规模以上新兴产业单位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75.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17.3亿元,利税总额89.6亿元,测算实现增加值226.2亿元,增加值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2.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6个百分点。

  江苏:2010年,江苏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超过30%,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10%左右。到2012年,六大新兴产业将成为江苏战略性主导产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超33000亿元,增加值超过8500亿元。到2012年,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形成500亿元的产业规模,泰州医药城将成为“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医药高新园区,成为引领全省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的“加速器”。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总额达160多亿元的15个重大工业项目集中开工。新兴产业的规模已经达到一个比较高程度了,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看,产业层次与竞争力还有待提高。

  安徽省:201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实现价值4726.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25%,提前完成4500亿元的全年目标。其中,電子信息、生物、节能与新能源汽車、公共安全等新兴产业发展增速较快,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50%以上。目前,安徽省已规划建设合肥、蚌埠、芜湖、滁州4大光伏集聚区,重点实施32个建设项目,总投资84亿元,加快发展太阳能电池組件、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热利用3大领域。到2012年,全省光伏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装备制造、公共安全,是安徽合肥目前业已“锁定”的六大战略新兴产业。同时,合肥市财政每年将拿出6亿元(含省补1亿元)资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表3 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总产值情况

时间 2010年 2011年1-6月
单位:亿元 同期增长(%) 单位:亿元 同期增长(%)
全 国 76156.31 24.6 41502.15 23.18
东部地区 64357.81 22.81 34073.20 19.09
中部地区 6866.58 36.45 4343.48 44.28
西部地区 4931.92 33.79 3085.47 49.08
北 京 3007.65 11.02 1278.82 -2.96
天 津 2295.63 19.79 1265.08 26.16
河 北 923.83 33.36 447.48 15.26
山 西 249.92 26.72 144.66 48.92
内蒙古 247.31 -3.63 151.70 60.55
辽 宁 1742.33 33.45 868.85 22.11
吉 林 720.73 33.22 479.48 46.06
黑龙江 373.61 21.16 186.02 22.85
上 海 6958.01 23.36 3313.62 2.67
江 苏 16413.65 26.84 9501.79 26.65
浙 江 3563.13 30.55 1860.16 24.44
安 徽 689.97 46.89 479.85 77.66
福 建 2630.09 31.75 1485.45 23.62
江 西 1128.82 39.41 830.20 52.41
山 东 5562.21 20.99 3208.19 25.97
河 南 1380.98 40.68 802.78 40.76
湖 北 1356.07 25.87 781.41 23.97
湖 南 966.49 49.3 639.08 52.81
广 东 20914.52 19.13 10652.24 17.21
广 西 447.53 56.68 283.78 58.15
海 南 99.45 55.53 39.82 14.22
重  庆 571.35 44.9 477.28 116.72
四 川 2322.83 36.74 1426.13 48.21
贵 州 320.96 17.1 180.53 31.82
云 南 167.99 18.01 93.37 24.41
陕 西 895.10 23.5 492.82 25.14
甘 肃 107.24 29.5 55.09 32.03
青 海 25.36 20.03 24.76 4.05
宁 夏 39.58 20.8 33.97 56.58
新 疆 27.87 17.71 15.35 24.23

  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到,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普遍产值比较大,但是增长速度比较低一些,中部与西部地区,虽然增长的基数不大,但是增长的速度快于东部,发展的速度很快,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说明我国的开发区中的新兴产业发展的很好。

第三部分  借鉴国际经验促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纵观世界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任何国家都比以往更加重视本国新兴产业的发展。但是世界新兴产业发展也有成败兴衰,必须辨证看待和吸收其经验。要想大力发展本国新兴产业,无论是政府、市场或是企业都应该做出积极的努力。

  一、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一)提高公共研发,实现技术储备

  2010年,用于R&D的政府资金为1358.3亿元,是2000年的4.5倍,年均增长 18.3%。企业R&D经费支出为4248.6亿元,占全社会 R&D经费支出的73.2%,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0.70%,比2000年提高0.12个百分点,但是我国的政府的支出比例过低,目前我国的新兴产业都处于初期或者处于成长期,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至少在R&D中的比例提高到40%以上,以达到公共政策最佳的引导效果,既避免对企业研发投资的“挤出效应”和“替代效应”,又加快新兴产业的主导设计选择、产业配套和市场发育。在新兴产业的初期,由于主导设计的不确定性较高,政府应通过科技计划等方式,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开展多学科、交叉学科的持续而密集的投入,形成各种新的技术储备和创新机会。

  (二)考虑创新模式,完善制度环境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在市场引导的基础上,政府切不可进行一刀切,针对不同的产业应该使用不同的政策的引导模式。既要考虑突破性创新或渐进性创新等创新模式,更要考虑商业模式创新。在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制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创新模式背后的产业发展机会。

  (三)保护知识产权,形成主导设计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突破可能性的领域,重点开展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以知识产权保护、行业技术标准制定等引导市场的主导设计走向。当前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技术体系已形成,处于确立主导设计的关键时期。我国政府应重点推动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设计,帮助企业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研发企业的根本利益。完善政府采购和产品目录是助推企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四)引导规模发展,促进产业成长

  在新兴产业的成长期,市场不确定性高,专业化设备投资大、风险高,产业配套能力弱,主导产品没有经济规模,政府作用在于构建有机的、系统的空间体系配合新兴产业的发展,这种体系有利于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投资沉淀成本以及用户使用创新产品的转换成本,帮助企业提高创新效率,促进产业配套体系建设,扩大市场规模。

  (五)维护市场环境,建立规则制度

  新兴产业技术不断成熟,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商业金融、创业投资和其他社会化资金大量进入,步入产业化发展良性轨道,政府的财政投入就应该渐渐退出。比如对于新一代信息网络产业,在现有以科技计划和重大专项的基础上,政府应重点建立产业发展所需的创业投资环境、融资环境和产业发展条件,制定产业发展指南、准入制度和监管措施,让新兴产业有更多市场发展空间。

  (六)鼓励民间参与、壮大新兴产业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用于科学研发的投资资金的来源已经迅速转移到私营企业。据白宫科学与技术政策办公室称,各种民间团体在科研上的投资已经占到总投资的2/3。即便如此,奥巴马政府还是进一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民间私营业参与新兴产业发展。比如设立民用空间项目计划、组建公私合营企业探索清洁煤技术的商业化模式等以保持美国的创新活力和经济增长。以英特尔、谷歌、微软、思科为代表的美国企业,在世界经济普遍衰退的情况下还能够依然增加研发投入,表明民间企业在新兴产业发展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对于发展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当积极鼓励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参与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借鉴国外成功企业经验、引进风险投资和强化融资机制

  对于新兴产业为主的企业而言,不仅需要政府的扶持力度,更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推进器”,风险投资极大地促进了美国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尤其是在促成其商业化和规模化发展进程中,更是起着第一推动力的作用。美国几乎90%的高科技公司企业都是按照风险投资的模式发展起来的。著名的微软、英特尔、戴尔、雅虎等就是其中的领军企业。

  对于以发展新兴产业为主的企业而言,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在于资金瓶颈。也许理念先进,但是缺乏资金支持的情况,很难实现企业的自身发展。因此,需要从多方实现融资模式创新。

  美国发展新兴产业是以市场为主导的融资模式。包括传统融资机构,如庞大的银行系统、严密的证券市场、共同基金投资银行和各类的金融性中介机构。还包括新型融资模式,如吸引风险投资资金 (VC)、绿色证书计划、碳交易等。

  日本的银行体系对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的金融支持不仅体现在对其的融资金额上,在贷款利率方面,也有着特殊的优惠政策。在日本,只要属于节能环保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性质的设备更新改造和技术开发项目都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特别利率。2004年日本中小企业节能贷款享受一级特别利率,规定的对象设备有91种,贷款限额2.7亿日元,还贷期为15年。

  在德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中,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是银行贷款,特别是复兴信贷银行 (KFW),为德国新能源企业融资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该银行对于新能源企业在贷款利率上也给出了较大的优惠,从1990年开始德国的复兴信贷银行为私营企业从事生物质能开发提供低息贷款,比市场利率低50%。在与企业的关系上,银行不仅仅为新兴产业企业提供各类贷款,而且还帮助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并持有企业的股份。

  从上述美、日、德三国对新兴产业的融资支持而言,我国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政府直接融和减税可以给企业以强大的信心;战略性新兴产业特殊的贷款和利率方面的优惠,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这些产业发展的负担;积极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创业板市场制度,推进场外证券交易市场的建设,为不同阶段的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结语

  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于任何一个力图摆脱经济危机阴影的国家而言都显得至关重要,对于像中国这样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发展中国家更显其必要性和紧迫性。但是新兴产业发展自身也面临着资金、技术、风险和制度等方面的约束。各国能否在新形势下因势利导率先发展新兴产业,将决定该国能否在危机后的新经济格局下赢得主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