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治公车腐败 管住钱比盯车重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30 16:42 来源: 扬子晚报工信部日前发布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明确要求,公车排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不过很多人认为,可钻的空子很大。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就指出了几种常见的钻空子手段:低价格高配置;让下属企业购买;以抢险专用车、外宾接待车等名义购高配车(11月29日《中国青年报》)。
其实,钻公车管理空子的手段远不止这几种。不少官员的执政智慧令人诟病,但钻空自肥的本领是无人能及的。前段时间媒体曾报道,广州某企业总经理刘景元向前来视察的人大代表抱怨:为规避公车管理规定,不少单位长期“以租代购”,租来的车不少是大排量的豪华车,严重超标——以租代购,租来的车,就可以完全游离于监管之外,让所有的管理规定都失效。
如果到执行的时候才发现这些漏洞和空当,再想通过制度补丁去补漏防钻空,其实已经晚了。成功的制度,应该在制订之初就预见到这些可能出现的漏洞,而不是等出了问题、暴露了漏洞后才急于去补漏。
制度的设计者可能会辩解,说自身理性的有限,再完善的制度都有可能被人钻空子。这话没错,不能苛求制度的设计者先在地设想到每一种漏洞,可是,一些起码的问题和基本的漏洞,应该是能设想到的。比如“低价高配”,老百姓都能想到,而且已经是很普遍的现实了。
制度设计有两种逻辑,一种是“天使假设”,一种是“无赖假设”:即在设计制度时,将所要监管和规范的对象想象成会想方设法钻空子、绞尽脑汁做坏事的无赖,而不能把他们当成天使。用“无赖假设”进行公车治理,那么在让公务员不能购买豪华车的时候,就要想到他们绝不可能束手就擒,不可能老老实实遵守规定,而会想各种花招去规避监管。会想哪些花招呢?通过常识常情常理和以往案例的分析,应该能预见到这些花招。成功的制度,能通过先在的防范堵住这些起码的对策和花招。
可从现实看,我们的制度,缺乏这种“先期预见”和“先在防范”的功能,并没有以“无赖的假设”去进行公车治理,而把他们当成天使一样纯洁。制度的设计者,真的单纯到了以为官员会严格遵守规定?
最根本的问题出在“盯人而不盯钱”的制度逻辑上。实际上,对治理公车最有效的办法,不是盯住他们买什么车,不是去限制车,而是管住钱。因为,车总要花钱去买,管住了钱,就管住了车。即使是租车,也是要花钱。如果钱管不住,财政不透明,公众没法儿监督钱的去向,再严厉的公车治理规定,对公车盯得再紧,都没有用。盯车的逻辑,根本防不住那花样百出的对策。
(北京 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