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专家:谨防校车成政府部门生财之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30 16:42 来源: 法制日报

  校车安全条例驶上立法快车道学生家长是否应分摊校车费用存争议

 

  本报记者张维

  近期频发的校车事故,使校车安全问题广受关注。温家宝总理11月27日在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表示,国务院已经责成有关部门迅速制定《校车安全条例》。“我要求法制办在一个月内制定出《校车安全条例》,也就是说,把校车安全问题真正纳入法制的轨道。这样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可以预见,《校车安全条例》会很快面世。这部法规能否如总理所愿,“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规定内容成为社会密切关注的焦点。数位专家今天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谈了他们的看法。

  政府应是校车提供者

  校车由谁提供,这是谁的责任,是《校车安全条例》需明确的首要问题。

  在多位法学专家看来,校车提供者只应有一个:政府。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敬波认为,校车作为国家教育活动的延伸,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部分,“毫无疑问,这是政府的责任。”

  中央党校博士生导师林喆教授更是将校车提供看做国家保障公民基本人权的不可或缺环节。“受教育权是公民基本权利中社会权的内容之一,而社会权是需要国家积极作为才能实现的权利。这与学校如果不为学生提供师资、校舍等,公民的受教育权根本不可能实现是一样的道理。”她说。因此,政府为保证学生安全、顺利地接受教育,应当有为其提供校车这样一种公共产品的积极作为。不过她同时提醒,不能让校车成为某些单位的“生财之道”。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杨伟东也认为,明确政府是校车提供者,是保障校车安全的首要条件。“并可以避免其作为营利性工具”,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主任、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吴革强调,“政府全部承担起责任,校车不能营利,否则容易异化为政府的一个审批项目,教育部门、交通部门或将有新的寻租机会,最后成本全都转嫁到了学生家长身上。”

  吴革很推崇浙江省德清县的校车模式。2009年,德清县政府与当地客运公司合作,实施校车“专车专营”。政府投资约2000万元,目前已购置79辆、4种车型的专用校车。同时,政府每年还拨出400多万元经费对校车运营进行补贴。截至目前,该县农村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已配上专用校车,约6000名农村子弟因此受益。

  家长分摊费用存争议

  由政府提供,意味着资金来源主要是公共财政。温家宝总理强调,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多方筹集。有分析人士认为,多方筹集“可能意味着会向乘车的学生家长收取适当费用”。

  对于社会募捐作为资金来源,大家并无异议。但是就家长是否应为此负担费用,依然有争论。

  王敬波表示,保障校车安全,应是政府和家长共同承担的责任。“公共服务不一定就是无偿的,因为校车不是教育活动本身,而是教育活动的延伸。政府提供校车已经免除了家长的一定责任,所以家长为此支付费用也属合理。但应合理分担成本,由学生家长承担的费用不应过高。”

  林喆说:“家长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可以承担部分费用。”但她不建议一刀切,“教育经费充足的地方可以免费,教育经费不足的地方可以考虑收取一定费用,但不能超出家长的承受限度。”

  反对家长承担的声音也有。以美国校车不向学生家长收费为例,吴革认为,如果向学生家长收费,有政府将自己的责任推给社会之嫌。公共财政本来就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如果公共财政确有困难,吴革建议,对政府部门的“三公”经费稍加控制,“我们的官员少些坐车”,就可以解决财政不足的问题。而这样,也可以解决农村地区经济困难的问题。

  林喆则建议,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援助力度,“可以考虑搞一个‘校车基金’,让社会各方进行捐助”。

  设立技术标准迫在眉睫

  如何确保校车安全?应使用什么样的车、什么样的司机?《校车安全条例》还面临设立技术标准的问题。

  “从严是必须的”,杨伟东说。

  林喆和杨伟东都坚决反对使用改装车作为校车。林喆说,要杜绝二手车的使用,以避免可能存在的更多隐患。杨伟东认为,“应有禁止性标准,如禁止改装,禁止使用一般的交通工具作为校车。”杨伟东希望能借助于专业的技术人员,借鉴美国等校车历史悠久的国家已经制定的校车标准,再结合中国的实际制定严格的校车技术标准。

  美国拥有l00多年的校车历史。据统计,在美国,校车的安全系数是家庭轿车和公共汽车的40倍。校车事故发生率在所有交通工具中是最低的,百万公里事故发生率仅为0.01,火车是0.04,飞机是0.06,其他公路车辆是0.96。

  驾驶员的标准也应从严。杨伟东认为,校车的驾驶员应该比大客车、公交车的标准还要高。

  此外,运载人数要有严格限制,并配有检查制度。“应在制定标准的同时,加强不定期检查,一旦出现问题,则一定要追查到个人”,林喆说。杨伟东直言:“校车事故中几例都是超载使然,为何会没有人发现?这足以反映政府监管不到位。”

  在安全之外,林喆强调,准时、便捷、低廉,是合格校车应当具备的标准。为了保证便捷,林喆和吴革都希望校车的路线设计和停靠站点一定要以让每个学生都方便乘坐为原则。

  校车应具有优先权

  “在许多发达国家,你都可以在街头看到特别醒目的非常漂亮的校车,而车辆都会避让它,让它优先通过。”吴革说。吴革认为,赋予校车优先通行权,“让孩子们先走”,是《校车安全条例》不可或缺的内容。

  这是因为校车里乘坐的都是未成年人,其他车辆应当主动避让。王敬波认为,这是社会应当承担的责任。在她看来,政府的责任在于财政支持、运营商管理、整体统筹;学校则是协助政府落实安全规定;学生应当遵循一定规则,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等。

  校车应当有明显的标识,让行人和车辆一目了然,是优先通行的一个前提条件。同时,“可以考虑让其他车不要与校车太过接近,或让其像公交车一样有个专行道”,杨伟东说。

  在林喆看来,其他车辆对校车进行避让,恐怕不是一部法规就能解决的问题,这还牵涉到公民的文明程度和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责任心等,是一项社会文化土壤的改造工程。“好的制度放在坏的环境中会马上流产”,所以她建议加强监管,如聘用社会离退休人员做义务监管者让民众养成良好的礼让习惯,塑造更好的社会氛围。

  杨伟东提醒,这项立法尽管走特别立项的程序,可以在一个月内制定出来,但是为了保证其制定出来后不会出现问题,还应该好好调研,充分讨论,并通过特殊的程序予以保证立法质量。

  本报北京11月29日讯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