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远征:此次调整准备金率国际上有一致行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1 22:31 来源: CCTVCCTV2《今日观察》:
准备金率下调释放哪些信号?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从2008年12月开始,三年间的首次全面下调。央行这一举动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将由此转向?面对即将流入水池的几千亿资金,到底几家欢乐几家愁?市场准备好了吗?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和特邀评论员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著名财经评论员张鸿共同评论。
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资金近4000亿元,外加全球6大央行罕见联手救市,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是否代表货币政策转向?
张鸿:前一天的股市没有透露出任何信息
(《今日观察》评论员)
此次下调,在时间点上,对我来说有一些意外,因为我昨天晚上还沉浸在股市暴跌的意外之中,紧接着,就意外的听说降准了。前几个月,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第四季度会有一次降准的时机,但是普遍预计的时间点集中在12月中下旬,但是现在还没到12月,就出现了这样一次降准,还是有些意外。从昨天股市的表现来说,这一次它的意外更在于,昨晚股市的反应基本上没有透露出任何消息,说明这一次信息的保密工作做的不错。
曹远征:之前小银行的准备金率的下调已经释放出全面下调的信号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我觉得不太意外,因为这个信号早就释放出来很多。在一周前,对小银行的准备金率已经有下调,就已经释放出这个信号。因此,这还不是第一次下调,但它是第一次全面下调,就是大小银行全部开始下调。从这个角度讲,实际市场已经在消化这种下调的信息,因此不太意外。
曹远征:避免GDP下行速度过快 出现硬着陆的风险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我想与楼市、股市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如果说有联系,那也是非常微弱的,它是间接效应。实际上是准备金率调整有更宽泛、更深刻的考虑,而不仅仅是对某一个行业,某一个部门,特别是不仅仅是对着股市和房市去的。
如果未来经济有下行的趋势,我们用这样的一个政策来加以调整,这之间是有关联的。其实市场非常担心,今年的GDP是逐渐下行,尽管现在还在满意的范围之内,但是还会不会进一步下行,甚至会下行速度过快,然后出现硬着陆?那么正是有这种风险,所以我们要进行一些微调,避免它下行速度过快,避免它的下行幅度过大,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是暗含担心下行速度过快的一个含义在里面。
曹远征:此次调整准备金率 国际上有一致的行动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第一个原因,是外汇占款的突然下降,是连续四年以后的第一次负增长。而我们知道,在现有的外汇制度下,外汇是卖给央行的,央行创造货币来购买外汇,于是流动性在增加的。如果是外汇占款减少,意味着市场的流动性在偏紧,那么在偏紧的情况下,要做一个对冲,那么就是准备金率下调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现在银行流动性有一定的紧张,所以表现的存款率下降,就是在贷分比维持在高位的情况下,存款下降,又是贷款的力量不是很大,那么准备金率可以让银行资金更充沛一点,那么会维持正常贷款的进展。
第三个原因,这次调整准备金率,国际上也是有一致的行动,昨天国外的5家央行已经开始有货币政策的变化。特别是20国峰会中,大家说保增长、促稳定是主要任务,那么这个联手行动也是一个具体的一个表示。
曹远征:不要把松动准备金率变成正常的药方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我认为货币政策并没有真正转向,它只是一个微调。之所以这么说是基于几个考虑:第一是外汇占款在下降,它是对冲效应,它并不是松动很大。第二,尽管是全球要稳定经济增长,但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还有一个问题,通货膨胀依然是在高企的,那么控制通货膨胀仍然非常重要,它要求货币政策不能做大幅度的变动,还能维持一个稳健的方向。其实从中国国内的情况来看也是这样的,尽管货币供应量现在下降了13%以下,但是物价下滑速度并不是很快,这表明物价的上涨跟货币政策有关,但关系并不是很大。换言之,继续收紧银根,并不是物价较快的下行。但是如果放松银根,物价会有较快的上行,那么货币政策比较稳健。这次仅仅是微调,微调主要是避免经济出现一些波动,而不是一个方向性的改变。
现在有不少的经济学家担忧,如果我们现在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那么他们担心会包括通货膨胀这样的一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卷土重来等等。我觉得这种担心非常合理,一个是通货膨胀依然是主要的敌人,从8月份以后,虽然通胀在持续下降,但是下降速度并不是很快,通胀依然会在高位运行。因此货币政策已经是稳健的,所以这种担心很自然。不要把松动准备金率变成正常的药方,不断地放松货币政策,不断地放水,那么这样可能会引起通胀的上行风险。
张鸿:存款准备金率在短期内可能保持不动或者往下调
(《今日观察》评论员)
明年的关键词不可能是宽松,如果说宽松是会挨骂的。我查了一下,从1984年开始到现在,调了43次准备金率,还没有出现过今天调低了,下一次就开始涨,或者这次涨了,下一次就开始往下调,基本上都是连续的。所以单纯从这个政策上来说,我们可能不会再往上调准备金率了,要很长一段时间延续着往下调,短期内可能保持不动或者往下调。
另一个方面,经济学家发明了一个词叫流动性,管钱叫流动性。我们为什么要上调,就是要抽,钱太多了,把流动性往上抽,现在我们不抽了,可能是收紧,大家觉得收紧了,也可能是流动性本身可能在减少。所以我们顺应了这个流动性,我们就不用下那么大力气去抽了,可能是这样一个顺应的结果,不意味着会继续把水往上抽。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市场是否会因此吃了一颗定心丸?难道楼市也要借此破冰?未来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空间还有多大?
左小蕾:宏观总量的货币供应上 增加了可能有4000亿
(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存款准备金率调,它是从宏观总量的货币供应上,它增加了可能有4000亿。对什么东西有影响?要看银行的信贷。如果它要定向宽松,向一些特定的小微企业,向一些特定的行业,比方说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比方说向一些在建项目的资金的保证,那么银行的信贷,相关的资金投资机构能够按照定向宽松的方法去执行,这样就会产生对一些特定行业的影响。
顾云昌:对于房地产市场是个利好消息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准备金率的下调,我想对流动性方面,可能会有所好转,特别是对个人的住房贷款,如果能够放松一点的话,有助于个人的买房贷款的实现,当然对于房地产销售方面,也是个利好消息。银行对房地产贷款和其他房地产相关的贷款,是不是也有所放松,这要看银行的信贷政策的过程。当然我们希望是贷款方面能够比现在宽松一点,那么对行业的资金链的紧张状态会有所好转的。
丛屹:主要是间接提振偏弱的经济状况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这次存准率的下调,它主要是间接提振偏弱的经济状况。实际上我们都希望,它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结构性调整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的货币政策的适度和定向宽松的角度,其实结构性的特征应该主要是服从于中小金融机构,像中小企业的这种信贷,应该是一个比较主要的取向。
王米成:给高度紧绷的整个资金链带来适时的松动
(电器行业小微企业主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这是一个非常利好,给人信心的消息,我们这个行业,70%左右的业务跟房地产的开发商有关联,这次下降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对房地产开发商、对材料的供应商、对整个资金链高度紧绷的方面带来适时的松动。更重要的是未来到底调控到什么程度,我们心中没有底,这次政策出来以后,给我们一个很大的信心。尤其在到春节以前,企业有个用钱的高峰,我觉得在这个方面,也会有所缓和。
张鸿:现在股市的乐观情绪已经表现出来了
(《今日观察》评论员)
大家都有各自的解读,股市上的人会说,这是股市的利好,楼市上的人会说,这是楼市的利好。其实对我们来说,我们觉得这个利好就是释放出来大概4000亿,我们投入到比如小微企业、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保等等这些领域去。我们担心的是会又投入到楼市、股市中去,而且现在看来,股市的乐观情绪已经表现出来了。
我特别希望,不管它未来宽松不宽松,但是释放出来的这些钱的目标非常精准,我们叫定向宽松,那么就要真的能到小微企业中去,可能这就需要一个制度设计。
曹远征:释放出来的资金一定要流入到实体经济中去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像地产、证券是跟流动性高度相关的行业,又是流动性宽松以后,它一定会起这些反应,但是事实上真正需要钱的就是企业,是实体经济。我们注意到,这次金融危机最重要的教训就是,我们发现金融的发展不能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一定要促进实体经济相一致,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
从利益上来讲,水涨船高最主要是要叫企业能获得实惠,他的船高起来,才是真正的船高起来。尤其是那些小船,小微企业的小船。这些可能就需要有机制性变化改革,因为它并不是靠注水,它就能飘起来,而是一定需要有水,让它定向的到那个方向去。从全世界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融资一直是一个难题,需要破解。经验就是,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才能覆盖中小企业的发展。那么定向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这样使实体经济金融能结合一块,然后才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这个实际上是现在我们更应该要着手去做的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张鸿:长远的稳定还是要靠调结构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隐约的觉得,我们现在的政策有一些疲于奔命。通胀要来了,我们就把控通胀排在第一位;增长可能出现下滑,我们就稳增长第一位,但我们千万不要忘了,还有一个目标叫调结构。在我看来,长远的稳定是靠调结构的,无论是收入增长的结构,还是经济增长方式的结构等等。我们出任何一个政策都要把调结构放在其中一同考虑。
曹远征:调结构的背后更重要的是体制的依托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其实调结构的背后,更重要是体制的依托,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就拿金融来说,如果要金融能跟实体经济相结合,那么一定要有金融体制的改革。比如利率市场化,小微、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以及这些相关的制度建设。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