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时评:国家在养老服务问题上保量更要保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8 12:34 来源: 中国广播网

  【事件】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机构养老”作为社会养老体系的重要补充正在兴起,仅民办的养老机构全国就有五千多家。据全国老龄委副主任吴玉韶介绍,目前,全国失能半失能老人达3300万,其中完全失能的老年人达到1100万人。

  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达3300万 养老服务体系待完善

  中广网北京12月8日消息 社会养老机构在承担老年人的护理方面面对哪些困局,对此,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叶海林特作如下点评:

  叶海林:中国已经是一个未富先老的社会,其实已富先老又如何?因为养老问题不光是用钱能解决的。

  我们现在很多地方在养老金发放方面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无论是养老金的提高标准还是养老金覆盖面的扩大,确实应该说进步还是不小的,实事求是的讲有些地方已经做到了,60岁以上的老人,无论怎样,养老能够全额及时的发放,这些在于中国的城市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养老不光是个养老金发放的问题,老人除了生活上有一定的物质来源以外,很多程度上他的生活要有人照顾,特别是高龄老人,他们的自理能力开始变差的时候是需要身边有人照顾的,这一块虽然我们当年养老是没有养老金的,但是我们主要是靠家庭式的养老。

  现在家庭式养老确实越来越困难,这是我们人口结构造成的。我们现在年轻人比例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每个中年夫妇所负担的老人平均人数也在增加,这都是不争的事实,如再用家庭式养老的方式想让老年人都能过上一个幸福的晚年可能压力会很大,也会直接拖累社会的发展,所以社会化养老是势在必行。

  在社会化养老过程中,我们注意到现在主要的方式是产业化养老,也就是说养老院基本上是企业,它不是公益单位,就算是公益单位也有它的成本剂量的核算问题等等。政府也在鼓励私人兴办养老机构,鼓励私人兴办养老机构无可无不可,但是一定要注意这个行业本身是公益性质,如果我们完全用产业化的方式去处理这个公益行业,那么最后的结果可能会跟我们几年前的医药改革和我们现在一直深受诟病的教育改革结果都是一样的。

  在社会公益行业当中,如果完全用产业的方式去处理,最后你可能提供一个服务的总量但绝对不可能提供好的服务质量,所以必要的公益投入,包括这种社会捐助以及政府必要的财政拨款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如果是以公共财政来负担这种社会养老的话,那么对养老的服务质量的监管就要被提到台面上,我们现在关心的往往是养老院够不够,床位多不多,但实际上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每个床位能给老人带来多少欢笑。

  如果社会化养老是一个发展趋势的话,那么起码这个养老不能变成只是数字上去养老而已,而让老人在老人院生活的远远不如在家里舒心,甚至说老人们宁愿在家里空巢也不愿到养老院,这样的现象如果增加更多的话,那么我们在社会化养老方面的投入可以说就是白花了这笔钱,关键问题在于养老和教育及医疗是一样的,我们要考虑成本,要考虑覆盖面但更要考虑质量,更要让这种社会化的服务能够让老人感受到我们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因为毕竟有一天你我都会变老,这个大家谁都不会例外的。

  【叶海林简介】社科院国际问题专家。2000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毕业,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00年至2004年为中央机关政府公务员,2004至2006年为我驻外使馆三等秘书,2006年2月至今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政治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目前主要从事南亚地区政治与国际关系、反恐怖及非传统安全研究。学术代表著作有:专著《巴基斯坦——纯洁的国度》,译著《空间战争》等。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