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中国银行业一枝独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9 09:23 来源: 中国银行业协会连平(微博)
近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全球各大银行评级频遭下调,部分国际舆论也出现了对中国银行(微博)业资产质量的担忧和看空中国银行业的声音。在这种背景下,标普宣布调升多家中国主要银行的信用评级显得“特立独行”,此举显示出标普对中国银行业经营状况真实的、客观的和正面评价。
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国际评级公司开始着手回顾和调整其原有的银行评级体系。近日,标准普尔公布了新的银行评级方法论,新的评级方法将全球银行置于统一的标准下,更有利于对银行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以及不同银行间的比较。该公司预计,启用新的评级方法论之后,全球60%银行评级会保持不变,20%银行将被上调一级,15%银行将被下调一级,少于5%银行将被降两级或更多。在标普已经公布的基于新评级方法的银行评级中,除德国和法国银行评级保持稳定外,包括花旗、美银和摩根大通在内的主要美国大银行以及汇丰、巴克莱和瑞银等欧洲主要银行评级普遍遭到下调,而中国银行业表现一枝独秀。此次标普共更新了四家国内主要银行的评级,其中建行、中行和交行的评级均得到了提升,工行的评级也保持稳定。
在全球金融动荡的大环境下,中国主要银行评级调升既是对中国银行业评级偏低的历史问题的修正,也是对中国银行业近年来改革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
深化公司治理改革的进程,从根本上提高了中国银行业的管理能力。为推动中国银行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有效化解潜在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安全,中央政府审时度势,进一步推进了国有银行深化股份制改革的工作。中国银行业也通过积极稳妥引进外资并开展全面合作,使全行业公司治理、管理理念、风险控制、业务发展和创新能力等都得到明显提升。在实现与国际银行业体系更深程度融合的同时,为各项业务快速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面对近年来国内外复杂经济金融环境的严峻挑战,中国银行业努力把握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积极克服种种不利影响,信贷投放平稳有序,盈利增长明显加快,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通过着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在业务结构调整、国际化发展、综合化经营和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绩,整体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2011年以来,监管机构积极配合宏观经济走势,继续构建宏观和微观审慎相结合的金融监管框架,为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行和良性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监管环境,推动商业银行继续呈现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经营指标保持稳定向好。一是资产负债规模稳步增长。在货币政策总体稳健但趋向收紧、经济增长略有放缓但保持稳健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继续稳步增长。截至三季度末,总资产余额达83.3万亿元同比增长16.7%。二是盈利水平持续向好。在升息资产增长、净息差扩大、手续费收入增长加快以及成本收入比继续下降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商业银行盈利水平持续向好。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8173亿元,同比增幅达35.4%,平均资产利润率和平均资本利润率分别达1.38%和22.1%。三是得益于商业银行通过增发、配股以及利润留存等方式增加资本,监管部门提高资本监管标准、银行自身加强和改善资本管理等因素,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稳步上升。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12.3%,比上年末上升0.16个百分点,资本实力进一步提高。四是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在银行风险管控水平不断提高、监管部门加强对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等重点领域的风险监控的影响下,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078亿元,比年初减少25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5%,比年初下降0.1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为及早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满足新的监管要求,银行拨备覆盖水平继续提高。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为1.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600亿元;拨备覆盖率继续提高,达到270.7%,比年初提高53 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2.57%,比年初提高0.1个百分点。
中国主要银行信用评级稳中有升充分显示出中国经济和中国银行业健康运行的整体趋势,是中国银行业将长期保持稳健的又一标志。“十二五”的大幕已经开启,今后五年将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银行业将继续顺势而为,锐意改革,加快创新,改进服务,优化管理,为经济转型发展、金融稳定运行和金融服务水平提升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