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十大新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9 11:14 来源: 北京日报1 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 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
2010年1月10日,海关总署宣布,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2009年中国进出口额仍比肩增长,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入世以来,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从2001年的5098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近3万亿美元,其中出口增长近5倍、进口增长4.7倍。入世后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有力支撑了中国国民经济增长,同时也给世界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实现了中国与世界的“共赢”。
2 中国成为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核心成员
2008年7月,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率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参加多哈回合的各种形式谈判。这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首次参与核心层谈判,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核心成员之一。当年11月,中国领导人首次出席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和经济峰会。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突出表现,使得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显现。
3 放开外贸经营权助推民企开拓国际市场
4 履行关税和非关税承诺 企业国民受益
2005年1月1日,按照入世承诺,我国全面取消了不符合世贸规则的进口配额和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这标志着中国入世过渡期基本结束。与此同时,中国按照入世承诺,不断降低关税总水平,从1986年申请“复关”时的43.2%,逐步下降到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时的15.3%,再到2011年的9.8%。中国全部关税税率约束在现行水平,不再升高,与发达国家相仿。中国按照承诺降低关税总水平,取消非关税措施,极大改善了对外贸易环境,有利于居民和企业降低生产生活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
5 建立符合世贸规则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2004年4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7月1日起施行。这部对外贸易领域中的基本法律的修订,是中国履行入世承诺全面清理有关法律、法规的重要标志。10年来,中央政府共清理各种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300多件,地方政府共清理地方性政策和法规19万多件,逐步建立起符合世贸规则的贸易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
6 政府职能加快转变 世贸理念深入人心
2003年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对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权限、程序以及行政许可的检查监督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里程碑。2006年元旦零时,中国政府网正式开通。我国根据世贸组织规则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结束了过去长达几十年执行内部红头文件的惯例,世贸组织倡导的“非歧视”、“透明度”、“公平竞争”、法制精神等原则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7 内外资企业统一所得税 税率结束“分制”时代
2007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由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从而结束了中国长达20多年的内、外资企业税率差异化的做法。对内、外资企业实行统一的所得税税率,有利于各类企业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公平竞争,不仅可以使国内企业得到实惠,而且有利于提高利用外商投资质量,改善外商投资结构。
8 传统优势产业能量得以释放
2011年10月21日,世贸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纺织品出口额为770亿美元,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0.7%;服装出口额为1300亿美元,占世界市场份额36.9%。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头号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大国。加入世贸组织10年来,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家用电器和电子信息等比较优势产业潜能得以极大释放,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而且使“中国制造”蜚声世界。
9 中国步入汽车社会 产销量升至全球第一
2011年1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宣布,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800万辆,蝉联世界第一,创全球历史新高。2009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从2001年中国汽车产量仅246.7万辆,到2010年产销分别为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中国汽车产业的产销规模、自主品牌建设、对外贸易、产业结构调整等取得了世界汽车产业瞩目的成就。
10 运用争端解决机制捍卫经济权益渐成常态
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这一特保措施已于当年9月26日正式生效。10年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迅猛发展,贸易摩擦也随之增加,运用争端解决机制,捍卫经济权益逐渐成为一种常态。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已累计遭受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国外贸易救济调查690余起,涉案金额约400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和反补贴最多的国家。反对保护主义,维护多边贸易制度成为长期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