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时评:科研亚腐败亦不容小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6 07:36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如不尽快采取措施,掌握大笔科研经费的教授群体可能沦为新的腐败高发人群。”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一位检察官日前发出警示。(12月15日《中国青年报》)  国家科技部相关负责人曾透露,早在2008年,全国财政科技投入就超过了2400亿元。这些钱,“跑冒滴漏”下去,难怪令检察官都深感“触目惊心”。

  原因无非是两个层面:一是科研项目管理立法滞后,在科研项目立项、审批、经费使用、监管责任等方面,还缺乏一部系统的法律;二是高校等单位尽管财务制度较为健全规范,但在执行监督环节非常脆弱,加之外部监督不够,才出现“课题早已结题,教授已经出国、甚至去世,课题账户上还有余额”等稀奇事。

  同样不可小觑的,是科研“亚腐败”。这是一种科研寄生现象,说腐败似不够格,但又确实浪费纳税人的财政。譬如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一——然而据统计,这些科研论文的平均引用率排在世界100名开外。极端的例子,有“三年发了273篇学术论文”的“学术超人”。乃至隔三差五就冒出“过度引用”等心照不宣的传闻。学术山寨化、科研泡沫化,虽然没有将钱直接揣进私人腰包,却在迎来送往中享受了科研的份额,这样的“科研亚腐败”,查起来更困难,却偏偏遗祸无穷:因其损毁的不只是看得见的那点经费,更直接带坏了学术风气。     (邓海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