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世界正在位移 中国准备好了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3 22:30 来源: 华夏时报

  徐立凡

   将来,对本世纪最初的11年全貌的回顾,必然选择2008年和2011年作为节点。

   2008年的世界,是事件驱动型的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意料之中地结束了美国单边主义,意料之外地弥合了“老欧洲”与美国的分歧,意料不到地加快了中国进入国际舞台中央的步伐。华尔街被推出来,在符号上成为全球公敌,对付这一自大、讨厌的敌人的武器,是凯恩斯主义。全球经济的两大发动机中国和美国,以“奥巴马式社会主义”和“四万亿”复制了凯恩斯。鉴于中国政府主导型的经济特征,走得比危机发源地更远。抱团取暖的心理和金钱需求,为全球主要经济体赢得了短暂的和谐。在奥巴马式的谦卑中,中国精英开始设计如何扮演更突出的国际角色,其中,最响亮的一个口号是“抄底华尔街”。

   3年后,2011年的世界,是趋势驱动型的世界。这个趋势,脱离了权力精英和知识精英的预想。经济上,复苏形势的不同,导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分化比预想的来得要早。凯恩斯的后遗症困扰了中国,并通过货币政策和房地产调控政策发散。对趋势判断的“两难”,主导着调控政策的“两难”。美国经济,意料之外地在全年走出了一个低开高走的行情。年底时,新屋开工率的复苏,就业率压低到3年最低,底特律汽车三巨头的苏醒,美元重归80上方,让美国债务危机和2012年大选情势再度迷离。而能源自给自足的独立趋势,多少为美军从伊拉克撤军并高调回归东亚提供了行为依据。

   2011年,主角或许还是中美,但焦点则在欧洲、北非中东和东亚。“欧猪五国”政府的全部更替,英国与欧盟的渐行渐远,德国获得欧盟区域的软霸权地位,发出欧洲权力体系明显变化的讯号,雅尔塔体系标准已告作废。但没有人知道,债务危机对于欧元区、欧盟和欧洲令人羡慕的福利社会模式的毁灭性将有多大。拉登、卡扎菲的被击毙和穆巴拉克笼中受审,表明石油沙漠地区,正发生历史上从未有的变局,但埃及新的冲突以及叙利亚、伊朗的变数,表明这场大变局的规模和边界都未划定。

   年底时,两个冷战“堡垒”区域发生变故,捷克“天鹅绒革命”领导人哈维尔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相继去世,勾起的不仅是人们熟悉或不熟悉的回忆,还有绝对陌生的未来。而全球经济的重要市场和生产基地日本,则被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地震与核辐射危机袭击。制造业出现萎缩,产能开始向外转移,以及农业和旅游的困局,尽管没有造成社会的动荡,但是,人们不能不思考,这场大危机,对于全球经济和东北亚地缘政治意味着什么,日本是否将因此站到一个新的历史岔路口。近似的疑问,还指向了俄罗斯。作为2012年全球大选季最不用猜测的政治谜语,走下神坛的普京,如何定义威权民主或开明威权?这将决定未来十几年“双头鹰”的朝向。

   所谓趋势,就是你不能完全把握的发展,就是不确定性的介入。这种不确定性,既包括思路的不确定性,也包括事件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如同预言,警示着不会太明朗的2012。

   现在,没有人认为这只是他人的事,与我们无关。但也不要以为,所有的变数只和经济、和2012年的GDP有关。欧债的不确定性,不仅是债务问题,也是多极化进程是否将遭受重大打击的问题。如果欧洲倒下,无论中美是否主观上愿意组成“G2”,也会有人把这个世界看成是新的两极世界。这意味着,冷战时期两极世界的一些思维、套路会卷土重来,并对准中国。2011,这种趋势在中国周边,在南海已经出现。中国做好准备了吗?

   中东北非的不确定性,不仅是当事国家历史清算的问题,也是中国西部能源走廊能否安全的问题。如果石油沙漠地区的新一轮洗牌迟迟不能结束,那么中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就会持续损失。即使仅仅是针对伊朗的战略威吓,也可能对中国产生蝴蝶效应。更需思量的是,利比亚战争创造了以保护人道主义为名获得合法授权,进而改变一国政治和传统社会格局的新干预主义模式。相对于单边主义式的干预,这种模式尽管具备更多的人道理由,但也具有同样的非建设性。面对这种新模式,中国做好准备了吗?

   中国领海和周边地区的不确定性,也不仅是如何解决领土分争、捍卫国家主权的问题,还是如何在崛起过程中,处理好对美关系和周边疑虑的问题。在市场合作方面,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代表,中国已经表明经济利益共享的路径行得通。但是,当历史纠葛、地缘政治因素掺杂进来之后,事情正在复杂化。面对美国主导的APP对APEC等亚太现行100多个区域合作平台的冲击,面对周边新的安全架构重组迹象,中国准备好了吗?

   世道变了。我们只能随之而变。事实已经越来越明确,积极的变比以不变应万变好。所谓变,无非两点:其一,建立有价值内核的软实力体系,配合市场体系。其二,“外功内修”。做好自己的事,才能应对好外部的事。

   藏龙卧虎,并非无所作为。以改革做好准备,这是让2012和更长远的未来明朗化的惟一凭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