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范俊林:中德同样顺差国为何待遇却两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0 16:07 来源: 《财经网》

  与中国等东亚国家地位不同,欧元区内部失衡导致的欧债危机,进程完全由债主国德国主导

  范俊林

  在较正常时间延迟两个月后,12月27日,美国财政部向其国会提交最新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认定中国不存在“汇率操纵”,但认为中国顺差仍在快速积累,有必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快人民币升值,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从1988年开始,美国财政部根据《1988年Omnibus贸易和竞争法案》,对其重要贸易伙伴是否存在汇率操纵进行评估,被评估成员占美国对外贸易的70%以上,刚开始每年一次(频率并不特别固定),从1999年开始固定为每年两次。评估的目的是看其主要贸易伙伴是否存在通过操纵汇率对美获得非正常的贸易优势,一般参考IMF的《第八条款年度审定报告》(the country’s annual Article IV consultation)对各国货币的估值,对该报告认定相对美元低估币值的国家,如果没有采取适当措施,如推动升值和减少汇率市场干预等,则可能被美国财政部认定为存在汇率操纵。IMF今年春节发布的报告显示,根据三种汇率评估模型(宏观均衡、实际有效汇率和外部稳定),人民币分别低估23%、3%和14%,人民币低估的直接证据来自以下三个方面:快速积累的经常账户剩余、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净资本流入。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国海关总署公布的贸易顺差在下降,但经同口径调整后的顺差仍然较多,这点也为美国财政部的报告提及。海关总署公布,去年前11个月我国(商品)贸易顺差1384亿美元,同比下降18.2%,海关据以计算顺差的进出口口径并不一致,其中出口为离岸价格(FOB),进口为到岸价格(CIF),同口径调整后的贸易顺差比该值要大。外管局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BOP)显示,去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顺差为1723亿美元,比前年同期增加12亿美元。货物贸易顺差在增加而不是下降,主要原因是进口快速增长虽然降低顺差,但因绝对规模的增长,同口径调整出来的顺差部分也在增加(外管局一般按照进口额的5%,再考虑其他细项数据得到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货物贸易进口及顺差)。

  除贸易顺差快速积累外,美国财政部的报告还提及,我国FDI和资金流入仍然较快(虽然第三季度明显放缓)。前三季度,中国积累外汇储备3731亿美元,比前年同期增加了888亿美元;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中国有外汇储备3.2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54%,人均2400美元。

  同为债主国的两样待遇

  可以把从2000开始的新一轮国际经济失衡看成两个集团:亚洲-美国集团和欧元区内部集团。2000~2010年,美国累计贸易逆差约5.99万亿美元,同期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七个国家和地区积累贸易顺差3.85万亿美元(其中,中国最多为2.02亿美元,日本8032亿美元,韩国、印尼、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和泰国合计1.03亿美元)。欧元区作为一个整体对外贸易基本平衡,但内部失衡严重,德国是主要顺差国,同期积累顺差1.7万亿欧元,而“欧猪五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和西班牙)累计逆差1.69亿欧元(按前述顺序,五国逆差分别为2060亿欧元、772亿欧元、3693亿欧元、3438亿欧元和6975亿欧元)。

  中国作为顺差国,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美国的债主国,所谓美元储备积累就是美国给我们的欠条。去年中国实现1831亿美元贸易顺差,与美国以外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差不多正好平衡,这意味着贸易顺差主要来自美国。中国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大约有65%左右是美元资产,这意味着持有美国债权2.1万亿美元。美国大肆实施扩张性经济政策,推出一轮又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和财政刺激计划,作为债主国,当中国及其他顺差国完全有必要担忧美国能否偿还到期债务,特别是能否按时足值偿还时,结果反倒成了欠债人对债主国的指责。难道国家之间普天下都是欠债人主导的逻辑?显然不是。

  与中国等东亚国家地位不同,欧元区内部失衡导致的欧债危机,进程完全由债主国德国主导。以对希腊的救助为例,虽然德国批准了救助希腊的计划,但是这些救助资金分18批拨付,每次拨款之前都要对希腊执行各项要求的情况进行评估,如果达不到,则救助随时会停止。再比如,据传言,爱尔兰政府提交国会的财政收支计划,不是先与国会沟通,而是要呈请德法“过目”,看是否符合要求。最近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下台,也是因为未能有效实施缩减财政开支的计划,而结束了自己17年的政坛生涯。正是在德法强力主导下,欧元区终于达成了统一财政的协议,德国可谓挣足了债主国的面子。同为债主国,“待遇”为何差距这么大?

  美国所谓汇率指责的不合理之处

  同为欠债人,美国做足了“大爷瘾”。从1988年开始,几乎每年都要发布关于其他贸易伙伴是否存在汇率操纵的报告,如不能按要求升值和减少汇率干预,就会提出各种评估和指责。指责对象上,刚开始是日本,后来是韩国,当然中国更是年年“上榜”,即使是全年贸易逆差的1993年,美国依然认为,如果考虑中国通过香港出口的货物,仍在积累顺差。综合来看,美国指责人民币低估的不合理之处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说别人货币低估,另一面就是本国货币高估。消除这种高估的方式有很多,其中让本国物价下降提高竞争力是重要方面。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应该执行紧缩性经济政策,压低自身物价,提高出口竞争力。这种调整机制,正是金本位制下国际贸易的平衡路径:顺差国因黄金积累、货币投放增加而商品价格上升,国际竞争优势减弱;逆差国因黄金流失,货币供给减少而商品价格下跌,国际竞争力上升。美国通过指责其他国家的方式,避免自己承担痛苦,明显不甚合理。如果美国能够压缩政府开支,减少量化宽松政策,让国内物价下调,未必不是增加其国际贸易竞争力的一种方式。然而,美国不但财政开支难以压缩,货币政策扩张也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美联储明确将低利率政策维持到2013年底,且关于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讨论从未停止。与此同时,截至去年11月份美国CPI同比增速连续8个月在3%以上,当月核心CPI高达2.2%,超过美联储默认的上限区间(2%)。中国通过提高资源品价格等方式实现物价上涨,使得以升高价格间接促使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的效果很大程度上被抵消,也使得所谓关于人民币低估幅度的计算失去意义:人民币所标度价值的物品-美元本身的价值也在不停变化。

  二是升值引来的外汇储备虚增。人民币升值和升值预期,引来大量热钱,贸易和投资渠道不少热钱也披着合法外衣进入中国,即使不考虑这部分,我国外汇储备也有相当一部分难以解释。按照外管局估计,2001~2010年,顺差、FDI、境外投资收益、境外上市融资以外外汇储备增加2890亿美元,超过期末外汇储备余额的10%。就是说,外储积累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升值预期,一旦形势逆转,这部分热钱流出,很容易出现过度升值。

  三是美国自身设定的或明或暗的资金回流障碍。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用来购买美国国债,至于企业收购、股权投资等,则成功可能性非常小。不但国有企业,如中石油等公司在美国的收购屡遭失败,而且民营公司,如华为等也受到严格的审查,鲜有成功的案例。既然美元回流障碍重重,同时我国很多地方政府则以各类优惠大力引入外资,结果肯定是中国外汇储备的快速积累,这说明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并非完全来自币值低估。

  “合理”之处:关乎主权的汇率水平和美元影响力

  关于所谓汇率指责的合理之处来自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货币等于主权,不能以持有其货币来指责该国货币政策。本国货币和相关政策是主权问题,别国无权指责和干涉,美国官方早有表示,允许其他国家盯住美元,并以美元和资产作为央行储备,但是美联储政策主要根据国内情况制定,并不承担相关储备价值稳定的义务。当前,美国失业率仍处高水平,经济增速低于潜在产出水平,虽然物价已经超出目标区间,但仍然有继续实施扩张性政策的理由,美联储选择性适用,只施行对本国有利的政策。欧元区欠债国家之所以对德国俯首帖耳,是因为其债务以欧元标价,无法通过本币贬值减轻债务负担,更无从指责债主国。

  第二个层面当然是美元的主要国际储备地位。根据IMF最近公布的COFER(官方外汇储备币种构成)报告,到去年三季度末,全球可识别币种(allocated reserves)的官方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高达61.7%,比前年同期还略有上升。实际上,美元在全球外汇交易、贸易结算中的比重还要更高。就是说,虽然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源自美国,却丝毫没有改变其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元国际地位难以撼动,欲参与和融入国际市场,拥有足够数量的美元必不可少,甚至似乎是越多越好。美元作为一种商品,享受到巨大的“网络经济”收益:一种商品使用的人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

  综合来看,美国理直气壮指责其债主的底气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其债务以美元标价,因为货币发行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永远不用担心还不起钱的问题;二是以其强大的综合影响力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美元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不怕其他国家不继续努力赚取和使用美元。美元的国际地位暂时难以撼动,但是第一个层面的被动局面却可以逐渐改变:管好自己的货币,积累起强大的经济基础,以开放态度改革国内金融市场,使对外债务逐渐以本币标价,这样才能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者范俊林为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宏观分析师,仅代表个人观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