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郭博:收购萨博靠不靠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0 16:07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对于“激进”的中国买家而言,出人意表的也许并不是自身的收购冲动,而是全球商业并购与中国商业文化的逻辑冲突

  郭博

  12 月20日,瑞典地方法院发布公告,正式宣布批准瑞典萨博汽车公司的破产申请,中国企业参与的萨博“救援”行动落幕。

  如果萨博破产清算后法院估价的资产在支付优先债权人阶段就耗尽,像庞大、青年和萨博供应商等一般债权人,以及持有萨博优先股的通用汽车公司等,都将面临无款可偿还的尴尬境地。

  历经半年令人眼花缭乱的谈判、考察、协议,青年汽车、庞大汽贸、北汽集团甚至传言中的东风集团等中国企业先后登场,这一幕大戏却最终在萨博汽车原东家通用汽车的强硬反对之下,无法实现。

  相比此前类似的腾中收购悍马品牌这一案例,萨博收购案有更多值得探讨之处。而对于本意借收购萨博提升自身技术、品牌和话语权的中国汽车企业而言,该做哪些反思,是值得梳理的。

  这场最初曾被外界与腾中收购悍马的“不靠谱”程度并论的并购案,开始曾被普遍认为“出人意料”,尤其是庞大汽贸这个经销商的介入,也开了中国企业并购海外汽车品牌的先例。

  但在庞大汽贸与青年汽车联合收购萨博最为外界看好的8月,庞大汽贸董事长庞庆华对于这桩“买卖”的信心让人印象深刻。

  为何强调“买卖”这个词?庞庆华的思路显然与整车企业的领导人进行并购不同,他一以贯之的思路,就是期望复制独家代理斯巴鲁模式带来的高利润和品牌影响力。无论拿下双龙、巴博斯(奔驰四大御用改装品牌之一)在国内的独家代理权,还是加大阿斯顿•马丁等豪华品牌的引入,无一不是遵循此种思路。

  另一位“庞总”,青年汽车董事长庞青年基本也遵循了类似的思路。这家一直期望在乘用车领域有所作为的民营企业,在推出莲花品牌后,无论在技术储备还是品牌向上的层面,都需要一个更具实力的合作者。在经济危机后国际上大把甩卖的汽车品牌中,萨博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含金量仍在,显然符合这些急速扩张中的中国买家胃口。

  显然,两位“庞总”的并购动机,都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理性之举。庞庆华关于投资可能“打水漂”的回应,也颇显中国企业家的智慧,事实上,以购车款名义打到萨博账户的这4500万欧元,不仅在当时避免了发改委对于海外投资的审批限制,也在萨博破产后的今天,让庞大汽贸成为享有第二优先权的债权人。

  但事情的发展却越来越出人意料。

  在经历了多次协议变更后,青年汽车与庞大汽贸在收购萨博中的诉求,已经基本体现在11月1日三方关于全盘收购萨博的《谅解备忘录》中,但11月8日通用汽车的一纸反对声明,最终将萨博汽车推入了破产境地,使得三方计划全部落空。

  表面上看,在萨博汽车隶属于通用汽车的20年间,其技术、零部件供应都与母公司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基于“中方股东与萨博汽车的协议可能损害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利益”的理由,仍有表决权的通用汽车反对理由无可厚非。

  但仔细考察这桩收购,从一开始萨博汽车进入中国寻求合作伙伴开始,其目的就是为了寻求资金支持。

  不过中国买家想要的显然更多。对于已经亏损超过十年,并且仍欠供应商超过5亿欧元的萨博汽车而言,它的选择已经不多,从投资入股到全面收购,萨博方面出让更多以挽救这一品牌。

  不能说中方买家没有仔细考察过萨博汽车,但他们看到的显然都只是希望看到的部分。到了需要通用汽车表态的时候,中方才发现许多不该忽略的因素。

  全面收购对于通用汽车的“刺激”便是被忽略的因素,尽管因为庞大方面的“诚意”,庞庆华获得了穆勒会去“做通用汽车的工作”的保证,但此时的主导权显然已不在中方。

  之后,随着青年汽车方面未能履行《认购协议》协议之外打款7000万欧元的非协议内容,萨博方面以失去信任的理由单方面违约,最终走入破产重组。对此庞庆华有诸多不解。但出于不干涉经济因素不出手的瑞典政府,以及出于全球市场利益因素投反对票的通用汽车,也许比“资金无底洞”亏损的萨博品牌更值得中国企业认真思考。

  (作者为资深汽车媒体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