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为何对GDP跃进嗤之以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6 07:31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百姓为何对GDP跃进嗤之以鼻
邱林
在2011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公布前夕,各地已开始陆续发布GDP预期值,许多省份对全年地方经济发展“成绩单”显得信心满满,至少有6个省份有望新入围“万亿俱乐部”。31个省份中,经济“领头羊”广东将成为国内首个地区生产总值迈入5万亿元大关的省份,而前三季度GDP排名中突破3万亿元大关的“榜眼”江苏和“探花”山东将突破4万亿元大关。
2011年,许多省份争先恐后地提出了各自的“十二五”规划,在其规划中都赫然写着,在“十二五”时期,要实现“人均收入翻番”。例如,海南省提出,“十二五”时期将实现国企资产规模、经济效益、职工收入“三个翻番”;而陕西省“十二五”规划中也将“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目标设定为“城乡居民收入翻番”。
GDP增长十分光鲜,规划也令人憧憬和向往,但问题在于,GDP作为考核经济发展的一个指标,它常常掩盖社会发展中的其他问题。近些年来,从对GDP的盲目偏爱到而今的GDP大跃进,仔细地观察一下来自各方的立场和观点,我们不难发现,老百姓对GDP发出的不同声音更多源于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种种问题的质疑。因为GDP的增长与社会福利的提高往往并不同步。
事实上,对于新一轮的GDP大跃进,正在释放出很多意见与争执,但既然释放它,我们就要有能力承受。不同意见的论辩并不是要让决定像烙饼一样反复折腾。坊间围绕GDP增长可能有100种意见,但决策不可能有100种那么多。不过,有一点却是肯定的,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应接受一个现实:整个社会围绕GDP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是分裂的。
例如,地方政府官员与当地老百姓对GDP增长的诉求是不一样的;各地区之间,大家对GDP的态度也不会一致。因此,地方政府出台一些政策希望GDP在现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但不给老百姓发红包,就不能期待老百姓对GDP增长有较高的满意度。更何况,地方政府之前一直被认为是GDP增长的“利益方”。
老百姓认为“GDP的增长在自己身边没有任何体现”,便揭示出当前许多地方GDP增长与百姓福利之间还处在脱节的状态,也揭示出高增长表象下民生的艰难。
GDP总量排名第几,事关地方政府的面子,事关政府官员的政绩。所以每年的区域GDP大战虽然没有硝烟,但是“刀光剑影”的竞争感还是会让“不进取者”坐卧不安。老二盘算做老大,老大时刻提防被“拉下马”。最后的结果是,为了GDP总量的增加,不该上马的项目上马了,应该淘汰的产业保留了——一切都是为了GDP。
客观地说,当前中国的发展基本上还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拼资源、拼人力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还没有完全转变到依靠科学技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轨道上来。尽管自上而下的GDP年增长率“看上去很美”,但钢铁、汽车、纺织、水泥等行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迹象,对资金和能源造成了极大浪费。由于改革还不完善,缺乏必要的配套制度和制约制度,致使一些地方政府不惜牺牲环境和民生利益而一味追求GDP的增长。
许多人已意识了问题的严重性,可为什么还要搞GDP大跃进?近期舆论对“GDP万亿俱乐部”的批评,代表了一部分老百姓的不满情绪。
老百姓之所以对GDP嗤之以鼻,讥之为“鸡的屁”,其原因就在于:庞大的经济数据未必和民生福祉直接关联,广大百姓不一定能从经济的高速发展中感受和分享到多少实惠。这种情形下的GDP数据,即便再怎么庞大、漂亮而耀眼,也终究只是一堆冰冷的数字,让人难以感知其中的暖意。所谓的提高老百姓“幸福指数”,“城乡居民收入翻番”也就难免沦为空谈。
GDP年增长率“看上去很美”,但钢铁、汽车、纺织、水泥等行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迹象,对资金和能源造成了极大浪费。
老百姓之所以对GDP嗤之以鼻,其原因就在于:庞大的经济数据未必和民生福祉直接关联,广大百姓不一定能从经济的高速发展中感受和分享到多少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