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评论:美元-人民币轴心可能成为未来趋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6 11:36 来源: 《财经网》

  美元-人民币轴心可能将成为未来世界货币体系的趋势,但对于中国政府而言,这种趋势不会没有条件地自动到来,中国只有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改革和开放,才能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推动美元-人民币轴心的国际货币格局成形

  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是奠定全球经济金融秩序的最基本的命题,纵观世界金融史的变迁,不同货币体系中金融交易的状态各有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货币体系最剧烈的变化莫过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反映到金融市场上,体现为金融交易环境不再如之前那般稳定,波动加剧,风险丛生,不确定性加大。时至今日,虽历经经济与金融危机,现今的货币体系仍延续了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轴心的特征,但美元已不复曾经的强势,似乎已到了求变的边缘。当此之时,最令人着迷的是,世界货币体系未来的趋势是什么?这也是全球化时代最基本的命题之一。

  以中国经济为支撑的人民币可能是未来突起的异军。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认为,美元-人民币轴心将可能成为未来的趋势,只要中美两国愿携手维护金融领域的稳定,这个轴心将会在未来某日成为既成事实。

  要形成美元-人民币轴心,关键首先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自2007年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破冰以来,人民币国际化一直处于有条不紊的推进之中,2010年6月汇改重启后,有进一步加速的趋势。近段时间以来,人民币的国际化在世界范围内屡有斩获,被数国央行纳入外汇储备之中,晋升为储备货币的一员。2012年1月31日,韩国央行表示将在今年购买中国的股票和债券;在此之前,日本政府也表态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再往前追溯,尼日利亚央行行长2011年9月即表示,会将本国外汇储备的10%转换成人民币。由此来看,在世界经济形势趋弱,而中国仍为全球灯塔之际,人民币储备化,上升为世界性货币的动能十足。

  除人民币上升动能十足之外,美元的持续弱化也使人民币进一步成为轴心货币之一成为可能。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美联储的宽松政策,特别是次贷危机后的两轮量化与时下正在进行的扭转操作,美元已不复当年的强势,存在明显的贬值趋势,这也使得全球各央行们纷纷采取外储多元化的措施,规避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为人民币的进一步上升创造了机会。不过,由于美国自身实力仍在,无论是经济体量,还是政治军事实力,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美元的轴心地位只可能被削弱,而无法被取代,即使有其他的非美币种崛起,未来也将呈现双本位格局,而不会出现本位货币的更迭。

  美元-人民币轴心的第三个依据在于,现今货币体系中其他的国际化货币无法有效承担轴心货币的职能,这使得如果存在这种双轴心体系,人民币成为继美元之后的次轴心将是最大的可能。先看欧元,欧债危机是横亘在欧元面前的生死关,即使能勉强熬过这段风险高发的时期,欧元区自身的经济实力也将遭到极大地削弱,需要经历长时间的休养生息,才有可能恢复往日的光彩;再看日元,日本高达200%以上的国债/GDP比例始终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2011年的贸易逆差更让投资者对日元的前景疑虑重重,一旦逆差稳定出现,市场对日元的预期逆转,日债危机也箭在弦上,更何况,日元进一步国际化还将受到国内反日元国际化势力的阻碍,这重政治障碍也将使得日元在与人民币角力次轴心货币地位上后继乏力;还有可能对这种轴心地位构成挑战的,便只有IMF的特别提款权(SDR),但这一超主权货币的前景,正因欧元区所遭遇的危机而逐渐削弱--超主权货币在欧洲范围内尚且无法持续正常的运转,更何况要将其扩大到世界范围内?财政与货币主权的不一致将同样制约SDR的发展,更何况,目前看来,受制于政治原因,SDR仍然只是镜中花,水中月;至于其他国际化货币如英镑、瑞朗、澳元、加元等,则因经济体量缘故,无法对人民币形成真正的挑战。

  如此来看,美元-人民币轴心将可能成为未来的趋势。但对于中国政府及央行而言,即使这一趋势的确有可能存在,也无法沾沾自喜。因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还需要得到国内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支撑,特别是两率市场化改革,以及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等,只有这样一步步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这种双轴心的未来才有可能从纸面一步步做实。改革,是中国政府应且唯一应该关注的事情!

  最终分析结论:

  美元-人民币轴心可能将成为未来世界货币体系的趋势,但对于中国政府而言,这种趋势不会没有条件地自动到来,中国只有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改革和开放,才能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推动美元-人民币轴心的国际货币格局成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