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长沙晚报:对用工荒不能仅作经济学解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6 15:37 来源: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本报评论员 肖应林

  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对比。本报2月13日报道了这么两则新闻:一则的意思是目前长沙企业用工需求已超10万人,而另一则是“80后”、“90后”瞧不上涨工资。

  这一对比,反映的问题,其实大家都看得懂,那就是“用工荒”,这并不稀奇。在人们的记忆中,近些年来,只要到岁末年初,“用工荒”在全国各大城市都会出现,并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并不只是长沙独有的现象。据媒体报道,在首都北京,今年春节后同样出现了“招工难”。人才市场的冷清,招聘会上的“粥多僧少”,让负责招工的企业人员纳闷不已:“真邪门了,人都哪儿去了?”有的人对记者不无诙谐地说,“你看看,这人才市场有几个人来,跟冬天卖冰棍有啥区别?”对此,北京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副主任宋晔表示,结构性用工矛盾突出,家政业、服务业、制造业等一线岗位仍然缺工。

  要说咱们中国缺人,要说人们不想找个工作,恐怕地球人都不会相信。但还就是怪了,在13亿多人口的大国,还真的出现了“用工荒”,而且是年年存在,且日趋严重。是人们好逸恶劳吗?是人们家有金山可以坐吃吗?是社会福利已足够人们无需出去工作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么,也就正如一些招工人士所问:找工作的人都哪儿去了?

  一方面,是人们需要找工作养家糊口,另一方面,是城市用人单位招不到人。无疑,这是一个亟待破解的社会发展悖论。从媒体报道来看,当前的“用工荒”,是结构性的,主要存在于各种低端岗位。有专家如是分析,城市“用工荒”的出现有特殊性,是低端产业人员生活刚性成本迅速增加与收入福利涨幅较小两者矛盾导致的结果。这个分析,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说当前的“用工荒”,实质是无数的低端岗位工作者,在被城市的高生活成本所“逼”,而于个体而言,又无能无力,所以只好选择用脚投票。

  不否认这一经济学角度的分析。一个人出门打工,最终收入如何,自然是首要考虑因素,但事情可能并不如此简单。当下流行这么一句话: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其实不是问题。无需更多琢磨,“用人荒”就是例证。不少招工企业这样表示:工资涨了几百元,还是招不到人。对于一些行业的低端岗位,“80”、“90”后态度更明确,瞧不上涨的那点工资。

  由此可见,一个用人单位,老员工离去不回,新员工招不进来,并不全是钱的问题。那么是什么问题呢?小而言之,就是一个单位是不是时时处处尊重员工、珍惜员工;大而言之,就是一个城市是不是能包容外来人员,能不能给他们创造公正平等的就业机会,让他们能体面地劳动,有尊严地在一个城市生活。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说过这么一句话:员工拖沓、员工要求加工资,原因不在员工身上,而在老板身上。老板没有珍惜员工,员工自然不会珍惜产品。在单位用工上,如果套用马云的话,即是单位没有珍惜员工,员工就不会珍惜单位。这些年,我们的城市发展很快,无数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从事各种低端岗位的工作,为城市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可否认,这中间有着巨大的人口红利。然而专家也这么说,随着城市发展,这样的时代将会很快终结。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它正与城市渐行渐远。那么,在城市化的今天,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每个城市、每个用人单位,都要把你的市民、你的员工,真正当作主人来尊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