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南方日报:改革没有回头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9 13:09 来源: 南方日报

  今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20年前,88岁高龄的邓小平南行给广东、甚至是全中国带来的变化如今已经成为无需多言的共识,今天的中国人正享受着南方谈话的丰硕成果,中国社会正行进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

  广东作为开放改革的先行地,是南方谈话最直接受惠者。为纪念南方谈话20周年,在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的组织策划下,广东人民出版社在最短的时间内推出了《南行纪——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全记录》(下简称《南行纪》)和《南方谈话亲历者访谈录》(下简称《访谈录》)。

  两本书共同的特点是“口述历史”,通过亲历者的叙述最大限度地还原当时南行的细节,在这种平实的记录和表述中渗透他们对于南方谈话的感想和思考。20年前,邓小平南行时到底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20年后,我们又当如何继承“南方谈话”的精神?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两本书的作者,新华社资深记者牛正武和田炳信。

  我们这些年盼望的“掌舵的”来了

  “邓小平南行这件事,省委没有通知我,我一开始不知道。”今年已经76岁的牛正武回忆起采访邓小平南行的情景时记忆犹新。20年前,他56岁,是当时新华社广东分社副社长,唯一全程跟随邓小平南行采访的文字记者。“1992年1月19日,下午大概两点钟,我没有到办公室坐班,在家里写稿子。突然省委办公厅值班室给我打来电话,说陈开枝在深圳找我,现在把电话给我转过去。陈开枝说,谢非同志要我马上到深圳去。因为经常随中央领导人采访,我就问是谁来了?陈开枝说,他是我们这些年一直盼望的,掌舵的来了。”听到“掌舵的”这个词,牛正武立刻反应过来,肯定是邓小平,他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随后,牛正武马上叫车,带上采访本和照相机赶到深圳。

  1992年邓小平南行之后,当时花城出版社的副总编辑杨光治和编辑朱子庆找到牛正武,希望牛正武能写一本关于邓小平南行的书,也就是20年前出版的《'92邓小平南巡纪实》。“当时电脑还不普及,我没有电脑,当年那本还是手写的。当时一边搜集国际背景资料、国际上对邓小平南行的反应的资料,一边一个字一个字地写。” 20年后,广东人民出版社找到牛正武,希望全面记录邓小平最后一次南行的历程,过去记述南行过程的书籍多记述广东,没有反映其他地方,而即使是记述广东,也主要是讲深圳,《南行纪》除了对广东特别是深圳进行了逐日逐地详尽记述外,还对整个南行沿途停靠地点的活动和讲话进行了记述。

  《访谈录》的作者、原新华社广州记者站站长、资深记者田炳信也是当年最早知道邓小平南行这件事的人之一。田炳信通过对13位亲历者的采访,了解到很多南行故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花絮。原深圳市委接待办主任张荣,是田炳信通过一些老领导才联系到的被访者。“一开始他不太愿意接受采访,采访之后他告诉了我1984年邓小平对深圳特区题词的故事。”邓小平1984年南行的时候,当时深圳市领导派张荣赶到广州,请邓小平题词。“那时候深圳到广州还没有高速公路,这之间的路程要4个小时,要过两个渡口,路很难走。张荣在广州拿到邓小平的题词以后就立马赶回深圳,怕老人家万一要回去。张荣当时的心情非常复杂。”

  邓小平一杯茶都没喝,就说要出去转转

  回忆1992年邓小平南行,牛正武说:“印象深刻的事情简直是太多了,每一件事都让我印象深刻。”当年邓小平一到深圳,根本就坐不住,顾不上休息,立刻想四处看看。“84年邓小平到广东,深圳还在起步阶段。8年之后深圳的面貌已经大大改变。即使一路坐火车非常辛苦,桌上倒的一杯茶都还没喝,就说要出去转转。可以看出邓小平1992年到深圳之后,想看看深圳的急切的心情。”牛正武再次说起那年广州的天气。“1月18日之前,广州一直阴雨绵绵,就像现在这样的回南天一样,而且很冷。但是邓小平一到广东,天气马上放晴了。他在广东的11天,天天都是晴天,空气特别好,简直是温暖如春。但是邓小平一离开,广东又冷下去了。真的非常奇妙。”

  1992年南行,邓小平曾在顺德短暂停留,据牛正武回忆,“在顺德其实是路过”,并不是行程中专门安排。“老人家坐车时间长了,就要停下休息一下。刚好当时公路边上就是当年的广东珠江冰箱厂,也就是现在的科龙。当时广东冰箱厂接到通知,就设立了一个临时接待室,让邓小平在那里休息一下,也接见了当地的领导人。”

  如果没有南行,后果不可想象

  但在9年后,他开始着手采访这段历史的亲历者时,却并不容易。寻访的过程从2001年1月开始,整个过程历时13个月。这1年多的时间里,田炳信辗转于不同的城市,寻找这些当年亲历历史的人,“这非常不容易”。田炳信说,“找到这些人已经非常不容易,找到之后他们愿不愿意接受采访又是另外一个问题。”当年陪同邓小平南行的一些人,多年之后再次回访,他们已经是退休老人,“并不是很多老人愿意出来回忆往事。”

  田炳信当初寻访这些历史亲历者,目的是为了还原这段历史。“中国人在不同的时间段上经历了不同的事件,特别在一些大事件上,有很多人是知情者、当事者、亲历者。但是很多人已经年事已高,如果不抓紧时间把这些人看到的历史,通过口述采访,并通过语音资料和文字资料记录下来,恐怕这段历史就会永远消失掉。”

  采访过程中,最让田炳信印象深刻的,是原珠海市委书记梁广大在回忆这段历史时情不自禁地留下眼泪。“在当时的政策环境下,作为珠海市委书记,梁广大的压力很大。当时流传的一句话是,广东的改革开放是‘香三年,臭三年,香香臭臭又三年!’而当年珠海的情况也是如此。”现在看改革开放的成果,人民生活富足,城市繁华,“但是在1992年,改革开放处于十字路口,是前进还是后退?大家都没了方向,邓小平来了广东之后指明了方向,让梁广大百感交集,压力立刻就释放了。”

  在采访中,田炳信曾几次问被访者,“如果没有南行,将会发生什么事?”这个问题今天问田炳信,他的回答是“后果不可想象”。“当时中国特殊的环境下,如果不加快经济发展,更多的矛盾将没法消化和解决。其实1992年改革开放刚刚迈开步伐,中国当时不可走回头路。而邓小平南行则表明了改革开放的决心。”

  南方日报记者 吴敏

  实习生 江艳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