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二月热点评说:通胀压力是否走远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1 19:10 来源: 《经济》杂志

  二月热点评说

  通胀压力走远了吗?

  国家统计局2月9日公布了2012年1月的宏观经济数据。1月份CPI同比上涨了4.5%,百姓关心的食品价格上涨10.5%,元旦和春节假期因素被认为是推动1月份CPI反弹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那么CPI的小幅反弹,反映了当前怎样的一个物价形势?未来中国经济的运行状况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和调整?

  《今日观察》:反弹的核心原因在于我们整个的春节效应和错月效应非常明显,今年的春节因素比以往的春节因素对于CPI的推动要大得多,原因在于:第一,今年的春节与元旦离的很近;第二,以往的春节不是在2月初就是在2月末,因此在2月份的春节期间的数据与2月份相比,总体变化不会太剧烈,但是今年春节在1月份,所以我们把今年的1月份与去年没有春节的1月份进行同比,这个数据差距就会比较大。所以说,单纯从1月份的数据来判断中国物价水平的变化出现了一个拐点,这是错的,不足以支撑论点。

  从总体上来说,虽然这个4.5%有很多是春节因素,但通胀真的已经结束了吗?去年很多的机构都发布了对2012年的预测报告,基本上的基调是,CPI是会前低后高,也就是它会沿着去年的轨道继续向下降。1月份虽然有各种特殊的原因一下到了4.5%,但它不由的让我们警醒一下,就是原来大家都预想的逐渐下跌的CPI是不是一定是存在的?比如一些地产开发商可能就等着CPI的逐渐降低,就可能会导致我们货币政策的一些所谓的定向宽松。那么,现在这个4.5%出现以后,这样的政策会延缓,对政策的制定可能会有一些轻微的影响。

  今年可能没有像去年年中的时候,百分之六点几的通货膨胀,但总体的通货膨胀压力还是在那,因为这里涉及由于劳动力短缺造成劳动工资的快速上涨,而农民工工资的上涨,又引起农产品生产成本的上涨,这一连串的反应使我们的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货币政策应该还是比较稳健、比较偏紧的,财政政策则应该更积极一些。

  聚焦中央一号文件:

  农民市民 几多受益?

  继2011年的农业水利改革之后,近期公布的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三农”,这是连续第九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今年的一号文件把农业科技摆上了突出位置,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究竟会给中国的农业、农村和相关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在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当中,实施“强农惠农富农”战略还会有哪些难点和热点问题需要落实和解决?

  《今日观察》:首先,农业科技提到了农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因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中国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促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一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社会。现代农业的发展到现在,我国粮食8年的连续增产,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但是我们的资源,包括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怎么继续保持一个良好的势头,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那么就要加强农业科技,科技创新是一个根本点,是根本出路。

  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注意到几个方面,第一,强调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种业的科技创新。第二,强调农业科技推广、推广体系,尤其解决农业科技推广费和一公里的问题,激增农业科研推广的工艺性的问题。第三,夯实农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一号文件强调了农田水利,同时要继续加强农业的机械化,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力。第四,农业科研的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强调职业农民和适用人才,使科技创新的成果能够真正转化为新的增长力,强调了现代农民的重要性。第五,强调了流通体制的改革,最终使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够做到,生产者能够得到合理的价格,消费者能够得到质量保证的安全的农产品。

  中央政府一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主要的当然是财政投入,引导地方政府在土地收益当中,增加一部分投入,还可以通过优惠政策激励金融部门加大科技投入,特别是科技性企业的投入。另一个方面,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把科研、教学、企业、农民应用整合起来,希望能把一些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最重要的主体。

  银行:高利润率应来自高竞争力

  在中国,哪个行业的利润率最高?一段时间以来,国内的几家银行相继公布了他们的业绩快报,净利润同比增幅都高达40%到50%之多。在中国经济的增速逐步放缓的今天,为什么只有银行业是一枝独秀?银行的高利润到底从何而来?面对质疑,中国的银行业需要进行怎样的变革,才能更加的健康?

  《今日观察》:目前国内整个银行业的资产规模是100万亿左右,按照目前的预期,2011年银行的净利润大概在1万亿左右,资产的利润率大概是1%,可能有些行业的资产利润率比这还要高。另外,如果再按照10%左右的资本充足率来算,100万亿的资产大概有10万亿的资本,如果再按1万亿的净利润和10万亿资本相比较,那么资本的利润率大概在10%左右,可能有些行业的资本利润率比这还要高。

  曾有报道对中国和美国银行业的具体核心数据做了一些比较。第一是收入来源,中国银行业80%以上主要的来源就是利息收入,也就是存贷差,中美两国之间的比例是4个百分点。第二,这么多年来,银行的收费不断在提高,而且很多收费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比如改一个密码,要收10元,异地存款、取款,包括跨行取款,等等。

  中国的银行业利润虽然很高,但是我们的竞争力跟银行业利润的暴涨之间并不成比例,如果要跟欧美的银行进行比较,我们仍然在竞争上处于劣势。所以中国银行业应该居安思危,应该看到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方向,打破垄断也是一个方向。今天你可以睡着赚钱,那么明天你能不能站着挣钱?这才是决定中国银行业未来是否有竞争力的一个关键。要考虑到持续的竞争能力的提升,而不仅仅是那些数字和排名,中国银行业应该惊醒,应该看到高利润背后的风险和高利润背后,其实还有很多担忧的因素。

  中国银行业要变革,首先,银行不要把它的盈利目标定在非常不切实际的高收益、高利润的目标上,它不要盲目的扩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理念的问题,一个发展方式的问题。其次,就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防止资本的空心化,防止资本空心化带来的产业空心化。另一方面,逐步的放开对存贷款利差的管制,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整个银行业的竞争。

  对欧盟“买路钱”说“不”

  按照欧盟此前的计划,从今年的1月1日开始,要对所有达到或者是离开欧盟机场的航班,征收超出配额的碳排放费。中国已经对这笔强行征收的“买路钱”明确地说“不”,而在此之前,美国、俄罗斯、巴西等国已经先后对此表示了不满。看来这笔“买路钱”不是那么好收的,那为什么欧盟非要强行来征收碳排放费?碳排放费的问题又会不会成为一个新的国际贸易争端?

  《今日观察》:欧盟收的碳排放费与欧盟已经执行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有关。按照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主要的排放者都会分配到一定的排放份额,如果超出了这个额度,就要去花钱到碳市场去购买超额的额度,这个费用实际上指的是购买的费用。

  中国这样的一个拒绝的表态是正确的。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在实施的法律,对于其他国家的公司经济体有影响的时候,应该按照一个国际经济关系的准则,用一种和其他国家经济体的代表去谈判的方式来解决。

  其实,现在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争端,而且随着全世界对气候变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世界贸易格局中,碳税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对于欧洲提出的这个航空碳税,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美国或者中国这些国家尽管口头非常强硬,但事实上这些国家为了欧洲航空市场,还是会做出一些妥协,当然妥协最大买单的人可能还是乘客。因为本来航空业就是相对薄利的行业,如果承担这么一个成本的话,可能难以支撑,所以最终只是会提高从中国或者美国飞往欧洲的这个航空机票的价格。

  欧盟作为整体战略来讲,对航空业收碳排放费,加上它的排放贸易体系是一个突破口。一旦形成这样一个规矩,欧盟就可以扩展到国际航海,扩展到其他具体的部门。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是一个最终的归属,但是是不是按照这样一个路径走,怎么走的主权在谁手里,主导权在谁手里,这是另外一个问题。总之,我们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让我们的经济更加依靠我们的技术进步。

  芜湖地产救市令:缘何短命?

  2月9日发布,3天之后被紧急叫停。这是安徽芜湖发布的一个地方楼市新政所面临的遭遇。这套被解读为变相放松房地产调控力度的楼市新政,一经出台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年前的佛山到今天的芜湖,每一次地方政府迫不及待的房地产松绑尝试,都遭遇到了再次被绑。进入到2012年,关于房地产调控的博弈似乎又要鸣锣开戏。松还是紧,房地产调控是否再次面临一道难解的选择题?

  《今日观察》:芜湖新政被业界称为“龙年救市第一枪”,这个评价本身是比较准确的。从芜湖本身出台的政策,以及本身的一些具体内容来说,比如百分百免契税,比如对一些相关人士的住房补贴等等,具备了之前我们看到的地方救市的自选动作的一切特征。当出台这个政策的时候,上市的房地产公司,包括投资者一致认为,这是一个百分百的救市政策,当它被紧急叫停以后,大家心头存在的那么一点幻想彻底破灭了。

  2011年10月11日的时候,佛山曾经暂停限购令,只有不到12个小时,就被赶快叫停。现在这个非常敏感的时刻,地方上的一举一动,关于房地产的任何一个小的举动,可能都会引起很热烈的一些讨论。这个政策就是一个救市,而且这个救市被叫停,也体现了管理层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房地产政策的一个很明确的态度。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对于当地的财政到底是怎么看的。对中央政府来说,在房地产调控的时候,它要考虑到全国通盘的情况,要考虑到房地产的软着陆,既要保证调控到位,又不反弹,又要保证房地产调控是可控的。所以我们鼓励保障房的建设,鼓励普通商品房的需求,鼓励放开首套房贷,其实都是出于这方面的目的。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它所有的投资建设的资金,甚至包括一些保障的资金,它主要来自于土地的收入,当没有其他的收入来补充这一块非税收入的时候,地方政府的日子会非常难过,在这种情况下,一轮非常严重的博弈就会开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