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油荒隐忧:深层次体制问题待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1 19:16 来源: 《经济》杂志

  油从哪儿来

  文/本刊记者 陈希琳

  元宵节过后,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这是继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下调油价后油价的首次大幅反弹,也是2012年国内成品油价格的首次调整,汽油价重回历史高点。

  中东等地区政局的不明朗,推高了国际原油价格,未来国际油价也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随着节后气温回暖,工程基建等用油将有所提升,汽油柴油需求逐渐加大。受国际局势和国内需求的双重影响,再次出现担心柴油荒的声音。这种担心曾在去年10月国内成品油价格首次下调的时候出现过。 

  油荒隐忧                           

  “油价下调直接导致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巨头炼油环节利润减少,面对潜在的竞争对手民营油企,两大石油巨头为维持下游产品的暴利,在柴油批发环节便采取了控制销量、打压民营油企、尽可能多地获得利润的手段,”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宏观经济处处长王军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如是解析去年油价首次下调后出现的柴油荒问题,提出了他自己关于成品油市场及定价机制改革的一些思考。

  事实上,每当国家对成品油价格有所调整,这种声音就会出现。在他看来,油荒顽疾一再发生有着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与成品油进口垄断息息相关。“我国成品油进口权掌握在中化集团、中国联合石油、中国国际石化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以及珠海振戎等4家公司手里,即便是国内汽、柴油需求激增,想要买入大量海外成品油救急,也没有更多的渠道”,王军说,放开原油和成品油进口权当属缓解“油荒”的“开源”治本之策。

  而限制成品油进口,对于国内炼油企业来说本是一个优势,使它们能比国外炼油企业在国内市场拥有更多的竞争优势。但这个优势并未得以显现。国企和民企之间的不良市场竞争,导致整体国内炼油厂生产效率低下。

  “打破垄断,有秩序地放开企业经营成品油进口业务,应在‘十二五’期间尽快实行,才能彻底杜绝垄断油企对炼油企业的变相保护”,王军说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国际成品油资源进入国内,通过帮助国内炼油企业迎接国际炼油企业的竞争,实现与国际接轨,“放开成品油进口市场,还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有效地缓解‘油荒’,从而倒逼石油企业加强管理,降低原油进口成本和油企的管理成本,使成品油价格更加透明、公平。”

  打开进口权限?

  放开成品油进口市场,打开进口权限,仍然只是一个方向。一些专家学者对此持有不同的意见,尽管对“打开”的质疑显得略为保守,但他们的担忧也不无道理,因为打开就必然意味着竞争和挑战,特别是在我们处于竞争劣势的情况下,是对“安全”发出的挑战。

  然而,石油绝对“安全”的局面早已经不存在。原油和成品油市场早晚要打开。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油需求的加大和石油供应的瓶颈制约之间的矛盾,使得中国必然会卷入世界石油资源激烈竞争的格局。

  石油供应安全问题日益从多个层面体现出来。从石油供给角度来讲,我国可采石油资源储量较少,而且产能较低。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却飞速增长。中国自有能源的提供能力远远低于石油需求增长的速度。“到2020年,中国石油年需求将达到4.5亿吨以上,而同期国内可供量不到2亿吨,从海外进口的石油将占60%-70%;未来数年,我国国民经济将以7%以上的速度发展,预计原油需求将以4%左右的速度增加,而同期国内石油产量增长速度只有2%左右。”由王军的分析不难看出,中国经济对世界石油的依赖不断增强。由于石油战略储备的不足,我国的石油需求更容易受到世界石油市场供应的牵制。

  虽然从2003年起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工作正式实施,但是王军认为这项机制发展至今仍不完善,无法充分应对全球原油供应和价格变化所带来的危机,这种被动的局面使我国向海外获取石油的代价和风险越来越大。“在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大国中,中国是唯一尚未完全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国家。按照2009年度我国石油进口量计算,1200万吨原油储备仅仅相当于21.5天的进口量,即使再加上全国石油系统21天的商用石油储备,总储备水平也仅相当于42.5天的进口量,而国际能源署要求成员国的储备量为90天,美国、日本、德国等国的储备量超过了150天。”正如王军所说,石油储备能力的薄弱始终是影响我国石油安全的一个短板,也影响到了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那么打开原油和成品油进口权限,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作为支撑,对国内油企,甚至国家的用油安全,都将是一个挑战。

  待市场化的油价

  事实上,近些年国际原油市场每次发生波动,都会引起中国国内原油市场的震动。核心关注点便是“价格”以及通过价格所反映出来的利益争夺,油价市场化的呼声一再出现。

  “目前,由政府制定指导价的做法是符合国情的。”在王军看来,我国国家宏观调控机制、市场规范化程度和企业自律程度都尚不完善,而且也还没有一个市场价格得以形成的交易场所,“但是,从石油市场的国际化来看,需要改进国内价格,不仅要使它与国际市场接轨,而且还应能反映国内市场成品油的消费结构及供求状况的市场特点,这也是世界性的做法。否则政府的指导价就有可能误导市场,影响石油资源的合理配置”。

  而推动石油定价机制市场化,或者说进行石油定价机制改革,其中的关键便是要协调好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各大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一直在进行,而石油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协调好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既是改革的重点,也是改革的难点所在。”王军说中国石油市场当前的困境是:“当国际油价飙升的时候,如果根据定价机制涨声如潮,消费者就会怨声载道,关联性产业也会举步维艰;而如果不根据这个机制变动价格,两大石油公司又会购销倒挂,导致市场紧张。”

  政府的职能无疑要从制定价格向间接调控转变,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大化,活化国内石油市场。“解决中国现有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缺陷,需要改变政府目前在市场中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的身份,让其成为超脱于市场交易双方的仲裁者”。但同时,王军认为政府不能放弃对能源价格的宏观调控。

  “当务之急应该是打破国内成品油市场的垄断,使外资和内资尽快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王军认为,市场需要注入新的力量,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否则“即便政府油价管制放开,也并不一定能够立刻产生效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