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紧废除金融双轨制遏制民间借贷高利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9 16:08 来源: 法制晚报近几年央行货币政策的持续收紧并导致商业银行“惜贷”的背景下,民间借贷的利率高利化即高利贷走向愈发明显,遏制民间借贷高利化必将成为这次危机整治的重点之一。
其实,民间借贷,乃至高利贷本身,只是一种价值中立的金融工具。私法的最基本精神是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利高利低完全是借贷双方意思自治之事。尊重意思自治与满足社会需求的私法精神,与存有偏见的社会价值观及其官方的“金融抑制”政策之间的博弈,产生了国内立法对民间借贷高利化的暧昧态度。
实践中,在近几年央行货币政策持续收紧的情况下,官方金融供给严重不足,更多的中小民营企业以及弱势群体被迫逼向民间借贷市场。官方金融越惜贷,民间借贷越火爆,利率高利化趋势就愈发显著。
但是,当民间借贷的高利化远远超过实业的利润回报,经济的理性均衡被严重打破,危机随即出现。这时,脱轨的民间借贷的高利化不仅成为摧垮许多债务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反过来也严重伤害了债权人,乃至整个民间借贷市场自身。事实上,回顾眼下这场实业与民间借贷被互相伤害的民间借贷危机,我们可以看到,这场危机的来源表面上是民间借贷高利化,实质却是实业的衰败,民间借贷高利化只是扮演了导火索的角色。
当央行实行信贷政策收紧时,无法从官方融资的广大中小民营企业被迫转向高利率的民间信贷,希望熬过短暂的货币政策紧缩时期,谁知这次央行的信贷收紧政策却不再短暂。而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劳工成本等各种因素导致很多行业——尤其是低附加值的制造业的微薄利润远远付不起高利化的民间信贷的本息时,危机也随即出现。
而且,在民间借贷高利化趋势下,官方金融并不能独善其身,两边的利率不对称助长了“权力”的运作空间,大量来自官方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被“有权”机构或个人通过各种手段套取到民间借贷市场,从中牟取暴利。在这几个月民间借贷危机继续蔓延的过程中,一些公务人员将来自官方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卷入民间借贷市场的现象正不断地被媒体曝光。
我们可以看到,在当前的国内金融体制与经济背景下,民间借贷的高利化所产生的伤害是多方面的,而其本身并不仅仅是“因”,却也是“果”。问题产生的根本不仅在于当前金融体制与政策所导致的“金融抑制”效应之一即金融供给不足,也在于多年来“杀鸡取卵”的财政税收政策压制了实业的利润空间,广大中小民营企业的衰败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阻碍。
因此,问题的解决又回到官方政策本身,只有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加紧废除金融双轨制,全面推进当前金融体制与金融法律制度的改革,加快民间金融合法化的步伐,增大金融市场的有效供给以及利率市场化。另一方面,改变当前的财政税收政策与产业政策,放水养鱼,为制造业减负,给予民营中小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提高利润水平与转型机会。否则,一切改革都将只是治标不治本,即使能够熬过这次民间借贷危机,也避免不了下次危机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