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夷:拧干住房拥有率的水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5 11:00 来源: 青年时报中国城市商品住房的产权实际上是残缺不全的,除建筑本身之外,并不同时拥有相应的土地权。所有的只是最多70年的土地使用权,有道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西南财经大学和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城市户籍自有住房拥有率为85.39%,远超世界60%左右的水平,农村比率更高,为94.60%。而2011年中国城市户均拥有住房为1.22套。
乍一看,这些住房数字确实很是靓丽。可是一旦将所有这一切放到具体的现实国情下详加审视,又会发现,这些中国式“自有住房”数字,即便完全属实,也并不值得夸耀。
首先,与国外相比,中国城市商品住房的产权实际上是残缺不全的,除建筑本身之外,并不同时拥有相应的土地权。所有的只是最多70年的土地使用权,有道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在这种残缺不全的住房产权下,所谓的“自有住房”实际上是名不副实的。
相比城市住房,农村住房自有率虽然更高,但产权上的不完整也更为明显——囿于“小产权”的制度瓶颈,它们甚至不可能自由入市合法出售交易。因此,同样也谈不上是真正的“自有住房”。而对于那些超过2.5亿的进城农民工来说,这种住房“不自有”困境又体现在,家乡的农村住房往往仅是一个“留守”去处、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实际居住;而城市高价商品房,虽然有实际居住需要,但由于收入、户籍限制,又很难轻松“自有”。
再者,即便不考虑土地方面的产权问题,仅从现实住房负担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式的“自有住房”,事实上也很难轻言“自有”。我们知道,目前在中国城市尤其是大中型城市,“房价收入比”仍处于畸高的状况,许多大城市的这一比例动辄便高达10比1、20比1,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3—6倍”的合理区间。这种背景下,高比例自有住房率,换一个角度看,势必意味着高强度的住房负担压力。自有住房拥有率有多高,为沉重房贷所累的房奴比例就有多高。调查显示,91.1%的人购房使用了房贷按揭,其中,月供占月收入50%以上的有31.8%。而通行的房贷警戒线是,月供不超过月收入的1/3。否则,不仅会出现较大的还贷风险,还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而且还要考虑到我国巨大的收入分配差距。目前中国基尼系数已远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高达0.55,收入最高的10%家庭与最低的10%家庭差距高达65倍。“平均”的自有住房拥有率,在实现中又是极度不均的。一方面,底层低收入家庭,常常奢望半套房而不可得。另一方面,少数富裕家庭拥有二套房三套房乃至N套房,则轻松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