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新京报:8个亿的体育场怎么说没就没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6 02:29 来源: 新京报

  在一桩桩房地产交易中,市民对体育公共设施的需求,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建设投入约8亿元,使用寿命却不到10年——6月3日,曾经是亚洲最大的室内足球场“沈阳绿岛体育中心”被爆破拆除。

  据沈阳媒体报道,这座体育场被拆除的原因是使用率不高。绿岛体育中心被拆除之后,它的旧址将用于商业地产开发。昨日,沈阳市苏家屯区政府回应称,绿岛体育中心由一家民营企业作为主体投资兴建,但“场馆未达到投入使用的标准,一直处于闲置状态。为保证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决定进行征收拆除”。

  五年前,沈阳曾经爆破拆除了五里河体育场,那里曾经是中国球迷心中的“足球圣地”,见证了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历程。可惜,球迷的情感并没有保住五里河体育场。而五里河体育场的旧址同样用于了商业地产开发。绿岛体育中心不管是民营的,还是政府投资的,在老百姓看来,都属于城市的公共设施。

  8个亿的体育场,说没就没了。——一个城市搞商业开发,为何屡屡要和体育场过不去?

  从五里河体育场的“猝死”,到绿岛体育中心的“英年早逝”,并非偶然。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城市按照房地产开发逻辑演进的必然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带有公共属性的体育场步步退让于“经营城市”的功利计算。这不只是一些地方的短视与浪费,事实上在一些城市管理者的眼中,土地财政收入或许远远优先于公共利益。

  沈阳两座体育场相继被拆除,又正好与房地产开发的演进步伐保持了一致。众所周知,5年前,房地产开发的重点区域主要在各大城市的中心城区,近年来,中心城区基本已无地可用,新开楼盘和新入市交易的土地,遂向郊区拓展。

  这或许会让绿岛体育中心的土地获得更多的市场溢价。但这座当年被称为沈阳标志性建筑、亚洲第一的室内豪华体育场馆从规划到被拆除的历程,值得思考。

  既然是民众需要的公共设施,规划之初就应该考虑到民众的健身需求。市民需要体育场,不只是方便观看大型赛事,更希望出门不远就能去这些地方锻炼、健身。把体育场建在人烟稀少的郊区,其规划的合理性本身就值得质疑。因而,即使是由民企投资兴建,也不该想建就建。

  现在,体育场馆利用率不高,也不能说拆就拆。“利用率不高”,是否与经营市场化导致的高门槛等因素有关?而公共设施,不能完全由市场主导。当地政府在拆除前,应考虑其是否真的没有利用价值,广泛听取民众意见。如果因为城市扩容,郊区人口逐渐增多,那么,这些公共配套设施是否应该保留,当地政府或许就可以考虑帮扶甚至接盘。

  拆除绿岛体育中心,让公众心痛。但更需要反思,今后应该引入怎样的评估和监督机制,避免因城市规划的短视而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新京报评论员 于德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