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弹性退休制几家欢喜几家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7 06:54 来源: 法制日报导读:6月5日,人社部就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问题集中答复网友时明确表示,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该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此前有关部门对上海试点进行的调查显示,至少有7成多的涉及人员赞成试点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6月6日《京华时报》)
弹性的核心是“弹”出公平
冯海宁
推迟退休年龄已经讨论了很多年。引发广泛讨论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现行退休制度面前男女不平等,中国人均寿命翻了一倍;再比如,人口红利基本结束,需要应对老龄化危机;养老基金将入不敷出,需要增加收入减少支出等。因此,推迟退休年龄应该提上议事日程。当然,有人支持就会有人反对,而弹性退休制就可以消除争议得到多数人支持。
尽管还不清楚人社部关于弹性退休制的政策建议是什么,何时正式提出这一政策建议。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推迟退休年龄是一种趋势;延迟退休年龄不搞“一刀切”;弹性退休制并非没有边界,退休年龄会有上下限;今明两年应该会进入立法程序。
弹性退休制的最大特点是有弹性空间,公民拥有选择权,即采取自愿的原则,让公民在制度框架内自行选择自己的退休年龄。但如何把握这个弹性?如何具体操作?还需要科学设计。笔者在这里所说的“弹性”,不仅是选择的弹性、年龄的弹性,还有退休方式、退休待遇等方面的弹性。也就是说,弹性具有丰富的内涵,需要全面考虑。
以“选择的弹性”为例,对不同人群需要区别对待,既可以赋予技术型人才(如医生、教师、科技人员)退休年龄选择权,也可以赋予民营企业员工退休年龄选择权,但不能赋予权力人群退休年龄选择权,如政府官员、国企高管,因为这些公共岗位不仅待遇高,而且权力大,很多公职人员自然愿意多干几年、延迟退休。因此,应限制权力人群的选择权。
对于弹性退休制,有人表示“体制内乐了,体制外哭了”。这说明弹性退休制并没有解决实质问题,即退休不公。而要想让弹性退休制获得普遍支持,关键在于改革退休双轨制,即让体制内的人和体制外的人享受公平的退休待遇,包括工资待遇、福利待遇等。遗憾的是,有关部门只看到推迟退休年龄是一种必然趋势,没有看到另一种必然趋势——改革退休双轨制。
再比如“年龄的弹性”。学者吕井海建议,我国退休年龄应以延长5年为宜。显然,即使延长5年,也不能搞“一刀切”,不仅要对不同工种设计不同的延长年限,而且要考虑个体因素。比如,家庭原因、身体原因等。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分地区、分行业、分人群实行不同的年龄弹性,以体现出制度人性化。当然,弹性需要刚柔兼顾,不能让一些人钻空子。
更重要的是,弹性退休制提供了弹性空间,谁来掌握弹性的尺度。尽管制度上可以就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的延迟退休年龄作出安排,但制度设计只是一个方面,关键是制度执行过程中谁来具体掌握弹性的尺度,能否公平公正进行裁决,尤其需要重点考虑。该把这项权力交给用人单位还是赋予各地人社部门?如何来监督这项权力?究竟谁来监督?都是关系到弹性退休制公平公正的大问题,需要统筹考虑。
弹性不能只着眼于“钱荒”
马龙生
近年来,随着养老金空账数额的加大,延迟退休的鼓噪声也越来越强烈。但是与鼓噪者的热情相反,延迟退休的提法每次冒出来总要遭到民众的痛骂。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指望通过“多缴几年养老险,少付几年养老金”等方式来弥补亏空,方法上虽然简单明了,但这样的思路,不仅对绝大多数人利益形成损害,而且思路也有视角单一等诸多不科学之处。
本次重提弹性退休,有几个关键词成为挑战公众敏感神经的导火索。
关键词一,必然趋势。仅从报道中提到的“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来说,难道就能够支撑“必然趋势”的逻辑吗?学者吕井海提到的国外情况是不能作为参照的。国外的福利政策,可以让人失业了也能保证基本生存,所以退休年龄并不是社会敏感问题。此外,国外的延迟退休,很多并不是因为养老基金入不敷出,而是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等其他因素催生的。动机不同,怎么能强求做法上的仿效呢?
关键词二,欠账。动辄拿着养老基金的入不敷出来说事,全然不顾“养老保险制度从建立的第一天起就是空账”这一事实,反而有意无意地将养老基金的入不敷出归罪于现有企业及员工缴纳费用少,缴纳时间短。更何况,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提前退休,还掩盖着数不清的腐败、不公以及管理上的粗放。
关键词三,公平。这要从两个层面来看:第一个层面,“吃财政饭”和“吃企业饭”两大系统,退休待遇差别过大。吃财政饭的个人不掏钱,三险足额缴纳且年年增加;吃市场饭的,个人与企业共缴三险,而企业则尽量少缴。退休时,二者待遇差距多达几倍;第二个层面,某些垄断企业因为内部分配格局的改变而“逼退”一部分员工,可以“顺风顺水”地成批办理提前退休。而那些弱势企业员工担心下岗,巴望着能够提前退休,却被“公事公办”地拒绝。造成“不想退的,企业违规也能办退;很想退的,烧香磕头也无人给办”,在退休金的享受时间上又形成了不公。
关键词四,弹性。既然为“弹性”,就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主旨。在退休问题上的以人为本,就是应该考虑不同行业、不同工作环境、不同工作状况为前提,实行可以推迟也可以提前的“弹性退休制度”,将选择权交给个人。比如,计划经济时期参加工作的“过渡人”,有不少已有40多年的工龄,渴望退休的心情非常迫切,满足他们提前几年退休的愿望,难道很奢侈吗?如果退休政策只往后“弹”,不往前“弹”,哪里谈得上以人为本呢?
百姓的心态应该是制定政策的晴雨表。退休问题是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所有这些都不可能是做一个简单的“养老金账户加减法”能够解决的。如果强制推行,除了引发社会混乱,并不能收获有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