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环球时报:延迟退休一个捂不住的难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2 09:52 来源: 环球时报

  人保部计划下半年启动弹性延迟退休的调研,这一引来巨大争议的福利改革看来最终不会“光打雷不下雨”。延迟退休在欧洲多国引发激烈社会冲突,中国会实现平稳过渡吗?

  最近几天针对这一设想的网络投票结果都是否定性的。反对者据分析主要是两大人群,一种是希望早些拿到退休金、自行安排以后生活的普通劳动者。二是担心晚退休者挤占优质工作岗位、从而影响自己前途的年轻人。应当说,他们的愿望和担心都有道理。

  但有一点也是很清楚的,人保部把这个“爆炸性设想”推出来,是中国正逐渐走向老龄社会这个大现实逼出来的。这是中国全社会必须面对的现实难题,它不可能是少数人或者某个“既得利益集团”别出心裁搞出来的。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进入73岁的较高水平,比印度高8岁。与退休金关系密切的中国城镇里,人均寿命更长。而在人均预期寿命七十几岁的国家里,中国的法定退休年龄目前是最低的之一。女性在50岁就法定退休,这在现代国家里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退休早,意味着社会要向退休者提供更长时间的养老保障,社会保障体系的负荷因此更重。中国退休年龄定得较低,一是新中国建国早期人均预期寿命只有不到50岁,二是当年中国的城市职工人数很少,绝大多数国民都处在退休养老保障体系之外。

  现在的养老形势完全变了,领退休金的人越来越多,每人平均领退休金的年限也拉长了,而年轻人参加工作的平均年龄变晚,这使得退休者队伍的扩大趋势将越来越猛,逐渐压过新就业者的增加趋势。

  这个现实问题是中国上下必须直面的,人保部现在就把它提出来,供全社会充分讨论,承受各种愤怒情绪,我们认为,这样做比捂着问题,用寅吃卯粮、透支子孙的竞争力来讨好公众,是一种更负责任的表现。

  欧洲一些小国尚可以靠借贷和外援搞社会福利,中国这样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所有社会福利只能源自社会成员的创造和集体积累。中国人的福利意识正在快速觉醒,但在很多时候,欧美最好的福利标准被拿来做了参照坐标。这同中国的社会实际生产水平严重不对接。

  发展民生成为中国当下社会运行的核心目标,这当然很好。长久以来,中国社会福利一直都在很低的水平线上,中国人如今关注福利其实是对过去的一种补课。然而,中国人的福利观一定要扎根经济发展的现实,提高福利不可搞“大跃进”。即使中国有意,也不可能成为放大上百倍的“大希腊”,因为决不会有一个大一百号的“超级欧盟”为中国输血。

  希望中国弹性延迟退休的计划能够设计得更缜密,也能最终推行得更顺利些,而不像欧洲国家那样伴随大量非理性抗争。中国的体制应有助于公众对国家实际情况的了解,扩大社会对这个问题的共识。对一旦推行这一制度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国家也应更有能力予以化解。

  延迟退休将是未来若干年中国的大事,中国会以多少社会及政治代价做好这件事,将是这个国家标志性很强的试金石。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