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王先庆:油价连续下调 经营者应尽快“还利于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4 10:30 来源: 中国广播网

  【核心提示】油价两连降、企业物流成本降低,多数经营者“跟涨不跟跌”。6月14日10点,经济之声评论:油价连续下调,经营者应该尽快“还利于民”。

  中广网北京6月14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两次下调后,上海、北京等几百家加油站掀起了促销潮。但是,前期搭着高油价顺风车跟涨的物流快递、日化产品、出租车燃油附加费,多数却还没回到原点。

  在北京,油价下调后,93号汽油最高零售限价告别8元时代,从最高时8.33元降到每升7.64元。由于打折促销力度比较大,北京多家加油站93号汽油实际售价甚至跌破7元,回到"6元时代"。

  在上海,油价下调后,"三桶油"旗下不少加油站也开始优惠促销。除了京沪两地,华北、华东、华南等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加油站降价促销潮。经过5月、6月油价两次连续下调,尽管各类涉油行业明显减负,但是此前以"高油价"之名引发的各种跟风涨价,却不肯鸣金收兵。

  今年3月20日国内油价上调后,北京、大连、深圳、厦门等多城市上调出租车燃油附加费。其中北京、厦门出租车燃油附加费达到3元,深圳高达4元。现如今,经历了两次油价下调后,只有大连、深圳、厦门等城市宣布出租车燃油附加费下调1元,北京等城市的燃油附加费却依然稳固。不仅仅是出租车燃油附加费稳居高位,人们盼望中的物流快递降价至今也无影无踪。搭着高油价顺风车涨价的洗发水、沐浴露等终端消费品也悄然无声。

  对于下游行业只跟张不跟跌的现象,山东一家物流企业的负责人说,之前公司运价调整根本没涨足,现在虽然油价降了,但人工费、仓储费却是涨的,路桥费也居高不下,物流行业整体处于微利。还有一家物流公司的负责人说,油价下调后,公司会考虑让利于客户,但是降价幅度不会太大。

  北京市发改委说,北京正在根据本次油价调整幅度和影响,研究调整本市出租车燃油附加费标准。

  《央广财经评论》,请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一起来评论这个话题:

  成品油调价后通常会引起一系列价格的变动,但是往往是涨价以后相关产品会迅速提价,降价以后却反应迟缓。有专家指出,这种"跟涨不跟跌"、"涨多降少"的现象很不正常。油价下调的幅度已经不小,为什么下游行业始终不见动静?

  王先庆:价格跟利益连在一起,跟涨不跟跌符合整个的经营者的心理,在跟涨的时候,大家对于成本的一种恐惧,希望有人分担它的成本。但是当价格下跌的时候,他就把它变成自己的一个收益,这符合所有经营者的心态。当增长的时候会以各种理由想法夸大涨价的影响,从而获得自己涨价的理由或政府的补贴。

  物流行业以油价上涨为名上调价格,但是"只跟涨不跟跌"的现象长期存在,您觉得到底这种下游行业对于油价下跌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看不见,还是确实他有没有自己行业的苦衷呢?

  王先庆:这深刻的反映出我国的服务行业的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着重大缺陷。服务行业是跟国计民生直接相关的,不能因为某一个原材料或者说某一个因素的涨价,动不动就提价或者变化,企业的经营应该有自身的各种办法来预防或者消化成本压力,所以服务行业不能因为其它因素大起大落经常涨价,人为的把企业经营的责任转嫁给消费者或者转嫁给社会。

  就物流行业来看,油价会不会成为决定它生死的重要的一根生命线呢?

  王先庆:显然不是,举例来说,假设油价上涨农民生产的成本也会上涨,我们又把所有的粮食也都涨,这种循环下去整个经济就会混乱。所以应该从其它比如人工或者说通过服务去消化一部分成本,因为石油价格总是在变化的,不能因为它一变我就变,那今天的快递价格是10块钱,明天15块钱,那这个服务怎么做。所以服务行业的价格形成不能和某一种原材料和某一种成本价格的变化直接捆在一起。

  那么相关部门面对这些行业跟涨不跟跌的情况,有没有手段来控制他们这样的行为呢?

  王先庆:作为政府部门,首先上游的油价的涨落就应该有要反思,过去是不是做得对,面对油价的油价涨跌,政府应该有个防火墙的作用,不能让资本市场的油价变化直接跟生活中的油价的变化连在一起,那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受不了的。对下游的行业不能动不动就保护,比如出租车,不能因为石油价格升了,政府马上就去补贴,这个补贴对其他的行业不公平,而是用其他办法消化在上游或者中间环节,使市场不能直接跟这种剧烈的波动挂在一起。

  专家简介

  

  王先庆,男,1964年2月生,汉族,湖南省石门人。教授,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粤商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市商贸流通现代化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贸易与流通研究”学术团队带头人、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成员。《开商网》、《中国流通研究网》总编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