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我国火电企业为何深陷亏损怪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9 10:37 来源: 中国商报

  本报记者 邓大洪 

  一般而言,当电煤供应紧张时,火电企业会因煤价高而出现大面积亏损,企业便会要求提高电价。但目前,在煤价已大幅下降的情况下,火电企业仍然大面积亏损,企业也仍然在要求提高电价。电煤价格高亏损,价格低也亏损,那么火电企业如何才能不亏损呢?

  “当前企业火电机组开工不足使得企业负债率走高,亏损难以扭转。”湖南一位不愿公开身份的发电企业人士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湖南电监办提供的资料也印证了上述人士的说法。据湖南省电监办介绍,2011年,五大发电集团在湘企业多数亏损,负债高企,其中,华电在湘企业资产负债率达109.77%,国电在湘企业资产负债率达109.51%,中电投、大唐、华能负债率均在90%左右。而今年以来,湖南省火电企业财务经营状况依旧不好,资产负债率继续走高,1至4月,全省火电企业亏损约4.7亿元。从5月、6月的情况看,火电企业财务经营困境还将进一步加剧。

  电煤价低电厂仍亏损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6月12日,电力行业共有11家公司公布了2012年半年报业绩预告,超七成公司亏损。其中,黔源电力首次出现亏损,预计2012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7200万元至7700万元,同比下降604.1%。而长源电力上半年亏损最多,达1.4亿元至1.85亿元。此外,明星电力和国投电力均预计上半年业绩预减,其中,国投电力表示,与上年同期相比,利润将下降50%以上。另有统计数据显示,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一直位居各行业前列,今年一季度高达73.18%,2011年则为71.85%。

  对于火电企业来说,以往亏损是因为买不到煤开工不足和煤价过高,而今年煤价大幅下降,而且大量的煤卖不出去,似乎又回到了10年前煤找电的罕见现象。火电企业为何还是亏损呢?

  “当前,企业火电机组开工率在65%左右,煤炭库存可用天数在30天左右,去年同期大概在20天,我们也想多开,但需要的电力没那么多。”江苏某电力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前期采购的煤炭价格高,但由于火电机组不能满负荷发电,库存无法尽快消化,无法采购低价煤炭。所以说,5月的煤价下跌,并未让企业尝到太多的甜头,反而因为库存高企、开工不足而使得企业负债率走高,亏损难以扭转。

  发电企业对亏损原因的解释似乎理由充分,但并不被所有人接受。

  “缺煤时亏损的原因是煤价高,而当煤过剩煤价下降时,亏损的原因又成了用电量需求不足。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发电企业的日子就没有好过。而要解决电力行业亏损的问题,接下来必然就是电要涨价。”一位李姓市民认为,“按常规,亏损的企业应该节衣缩食,但是电力行业的员工待遇却普遍高于其他行业。企业为何不从加强管理、降低员工高福利来降低成本解决亏损问题呢?”

  另一位市民则认为,“指责电力企业老总和员工没用,问题是目前电力运行体制造成的。如果你是发电厂的老总,你也会这么想:电价是发改委定的,亏损当然是电价过低造成的,自然你就得买单;已经成了惯例的员工高福利没有必要减下来,自己去当恶人。但如果电价是市场竞争形成的,企业亏损那就是企业自身的原因,企业老总为了扭亏,自然会从加强管理、提高效率、降低员工高福利等方面来降低成本。”

  以上说法虽有情绪,但却并非全无根据。2011年6月1日和12月1日,发改委两次在全国范围内上调电价,原因就是发电企业大叫煤炭价格过高,企业亏损严重。

  那么,为什么电价定价不交给市场呢?

  改而不“革”难解实质问题

  “电力改革必须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大方向。目前的问题是市场发育不足,而非市场失灵。”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范必曾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价格改革的含义应是从政府定价转向市场定价。政府只为垄断环节的输电定价,其他环节价格由市场决定,这才是改革,煤电联动、价格调高调低都不是改革。”

  但目前的电力运行体制改革成了“夹生饭”——电网公司仍在实行“吃差价”的赢利模式,其利润直接与两端的电力交易规模相关,这给直购电和新能源自发自用带来了极大困难。

  其实,电力改革10年前就开始了。2002年2月,在经历了数年的争论、博弈和妥协之后,国务院下发《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02]5号,下称“五号文件”),揭开了电力改革序幕,提出了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和竞价上网四大改革目标,直指公平、效率、政府管理方式等根本性问题。

  事实证明,“五号文件”只是理想。2002年底五大发电集团成立,厂网分开基本实现。在2002年完成厂网分开之后,根据原定的改革时间表,电力行业应在2004年基本完成主辅分离。但实际上,主辅分离改革却在9年后才算有结果。其间,各主管部门意见分歧、“电荒”频繁,包括2008年的雪灾等原因都构成了改革阻力。2011年9月底,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电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能建)挂牌成立,主辅分离才算靴子落地。

  主辅分离最终执行的方案有颇多折扣。因国家电网公司在电力设备制造领域野心勃勃,送变电企业等仍被保留在电网内部。而中电建和中能建亦被指业务庞杂。中能建共有电力规划设计、电力和水利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电力及工程专用设备制造、电力及其他资源开发、国际业务和房地产开发七大板块,与电网公司和发电公司在不少领域存在重叠。

  “应该更彻底些,干脆把辅业推向社会,彻底跟电力系统脱钩,没必要再搞出新的大央企。”原电监会副主席邵秉仁认为。

  “五号文件”大致归纳为两点,一是厂网分开,二是成立区域电网,最终输配分开,并建立电力市场。然而,事实正好与当初的改革设计相反,目前国家电网公司辖下五大区域网公司基本被架空,其职能已由新成立的国网区域分部以及省网公司接手。区域电力市场处于进一步萎缩的境地,区域网最后被上收到国网或省里。很显然,这个格局对市场化、电力结构,甚至对技术都是不利的。

  “电网垄断、监管乏力、价格行政管制的局面日渐严重,原有的改革成果都有可能变质。”业内人士无不担心。

  那么,我国电力行业应如何改革呢?

  输配分开或是最终出路

  “产业链中如果某一个环节是由政府管制的,其必将影响公平竞争,”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范必说。

  政府在产业链某个环节管制所表现出的问题,在电力运行上尤为突出。如动力煤持续高位运行时,发电企业亏损加剧,价格部门调整上网电价,并视当时的经济运行情况(特别是CPI值)来决定是否同时上调销售电价。这几乎就是目前中国处理煤电矛盾的全部思路。但电价调高后,往往会引发煤炭新一轮涨价,发电企业会再次提出煤电联动要求,国家则再次调高电价。煤电每联动一次,下游用户特别是工商业用户,都要付出更大的用电成本。这一煤电联动的价格循环,根本无助于发电企业摆脱困境。煤电联动实行了两次就告搁浅,正说明这种解决方式不可行。

  如何才能实现电力运行完全由市场定价呢?

  “要解决我国电力改革中的种种问题,就必须加大对行政垄断体制改革的推进力度。如果让旧体制管制和行政审批的利益者来主导电力改革,囿于种种利益链条的捆绑,必然不可能放弃现有的模式。”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更是进一步指出了改革的具体思路,“按照合理成本加规定利润的规则,通过同业间资产量、输配电量和运营效率的横向比较,对各级电网企业分别实行单独定价,确定并公布其年度准许收入总量和相应的输电、配电所有路径的过网电价。”

  按王骏的说法,就是将政府行政定价转为市场配置资源,以市场供求关系形成价格。在整个电力产业链中,输电这一自然垄断环节可实行政府定价,但在发电侧和需求侧则实现市场竞争。

  所谓输配分开,就是将输电和配电环节从资产、财务和人事上分拆,输电环节由电网管理,而售电环节则是将地方供电局改组为多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再辅之以购电大户与电厂签订直供合同,把配电网的建设运行下放到地方。但相对主辅分离,输配由于涉及电网的“公司账本”,被认为分开的难度远高于主辅分离,所以在主辅分离后,能否继续实质性推进“输配分开”则成为电力改革的“攻坚”阶段,实施的困难很大。

  可喜的是,近日,国家电监会又发布《输配电成本监管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针对电网企业输配电成本核算及支出提出一系列监管措施。这意味着电力改革第三步“输配分开”开始提上日程。

  “成本核算和利益分割是实施电网输配分离的两个主要难点。”中投顾问研究员宋智晨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电网输配电成本核算和支出一直被认为是电网利润“黑洞”,而打破这一“黑洞”也被认为是打破电网垄断的核心突破口。推行电网输配分离改革,则成为实现这一突破的主要着力点。

  对于目前的电力市场现状,宋智晨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目前的电力市场类似于高速公路与汽车全部由一家公司经营。而如果分开,这家公司只负责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维护,汽车运输则由无数的小公司负责运营。对应电力市场来说,输配分开后,输电市场仍由电网企业垄断,但是由于成本透明,电网企业只能获得“过路费”,下游的配电市场则有大量的配电公司进行市场竞争。因此,“电网输配分开导致电网企业不再参与下游的配电市场,仅是专门负责电力运输。这样就会打破电网企业对下游市场的垄断,实现电力市场的自由竞争。”

  这一模式在国外已运行得比较成熟,以北欧电力交易体制为例,为实现竞价上网,保证消费者用上最便宜的电,北欧将电力产业链拆分为发电、输电、配电与用电四个不同主体。

  其中,发电与配电,由民营公司运营,而输电则由垄断但非赢利的国家电网公司负责。在整个交易链条中,国家电网的任务是保证电力安全高效传输,只收取过网费。配电方和用电方可通过场外交易或场内交易方式,直接与发电方进行报价交易,最终依靠竞争形成的成交价格便是市场电价。

  从国内情况看,由于输配分开迟迟没有实质进展,导致电网从电厂购电、再趸售给用电者的垄断角色无法改变,竞价上网的买卖双方被电网这一垄断者阻隔,市场电价的形成遥遥无期。因此,从电力改革下手,才能顺利实现资源品价格改革的目标。

  按照这一方式,电网企业的利润不再与交易电量有关,其公用事业属性得以显现。比如,在“吃差价“模式下,由于新能源自发自用减少了电网的销售电量,因此遭遇种种现实阻力。而目前的风电发电成本已低于大部分地区的工商业销售电价甚至居民电价,如果扫清接入电网和多余上网的障碍,将真正在用户侧调动发展新能源的热情。而传统的火电等发电企业也不会只哭穷,而是会想方设法降低管理运营成本,提高效率,以增加其竞争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