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评论:京沪高铁违规招标有关部门不能不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8 09:32 来源: 检察日报

  京沪高铁违规招标:虽然生米已成熟饭

  李曙明

  6月26日新华社报道,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当日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2011年审计报告时指出,在京沪高铁全线的土建招标中,铁道部违规将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获取时间由至少5个工作日缩短至13小时,从获取到递交时间由规定的一般不少于7天缩短至不到24小时。

  预审申请文件获取时间至少5个工作日,从获取到递交时间不少于7天,之所以这样规定,是为了给投标单位相对充裕的准备时间,以便让更多有实力想参与的单位参与到招投标中。本想着有5天时间,结果被告知13小时之内不提交申请文件将没有投标资格,对一些企业来说,因为来不及准备、提交文件而放弃投标便成为无奈的选择。

  为什么要缩短时间?我替招标方绞尽脑汁,也找不出个合理点的解释。加快招标进度?一个重大的工程,为赶几天时间而置正当程序于不顾,不合常理。通过突然缩短时间将更多单位拒之招标门外,避免“节外生枝”从而保证“中意”的单位顺利中标,似乎是唯一合理的解释。

  招标中的“猫腻”,公众时有耳闻。目前的招标环境下,即使按程序走让更多人参与,如果想让谁中标,仍可以达到目的。这件事让人震惊之处正在于:一些人连走完程序的耐心都没有了。

  从法律意义上说,因为招标程序违法,招标结果无效,如果标的尚未履行,那么,宣布招标无效重新招标,便是可预见的法律后果。但京沪高铁已于去年6月通车,重新招标已无可能,但“生米煮成熟饭”,绝不意味着此事可以既往不咎。以下几个问题,有关部门不能不察:

  第一,违规招标,是不熟悉招标程序,还是明知故犯?如果是前者,责任追究恐将轻描淡写。但如此重大的工程,参与招标工作的不是一两个人,要说所有人都不熟悉招标程序(这也够可怕),恐怕没有人会相信。明知故犯,几乎是唯一可能。

  第二,违规决策,是谁拍的板?“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找到谁拍板将5天缩短为13小时,7天缩短为24小时,才能查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瞎拍板”。

  第三,违规招标的背后是什么?违规招标有风险,风险包括投标单位不满、举报,也包括被审计部门审计,风险不小。明知有风险仍违规,背后或有利益推动。我不敢说招标方和中标方一定有怎样的交易,但至少非常值得怀疑。有关部门有责任顺着这一线索追查真相。

  第四,违规招标为何未能及时纠正?

  京沪高铁通车一年,到目前为止,未发现违规招标导致的质量问题,这是令人庆幸之处。然而,既然我们不能保证每一次违规都能如此幸运,探究如何及时纠正违规就是必要的。不知被不合理排除在投标之外的单位是否反映过问题、做过抗争?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些纠正错误的渠道为何失效,值得探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