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上外教授:世行行长需3方面迈出改革步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3 07:56 来源: 新闻晨报

  刘宏松

  7月1日,韩裔美国人金墉正式接任世界银行的行长。在前任行长佐利克的领导下,世界银行踏上了改革的征程,而新任行长金墉也已表示,将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加包容、灵敏、开放的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的改革缘于其在治理结构、功能运作等方面需迎接越来越多的挑战。从治理结构方面看,发达国家控制着世界银行绝大部分的投票权,发展中国家意愿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反映。从功能运作方面看,贷款项目的管理和实施不能满足借款国的需求,没有适应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势的变化。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佐利克在2009年召开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上,宣布了一项旨在提高世行有效性和代表性的改革计划,其内容包括增强发展中国家与转型国家的发言权和参与权、推广问责制、改善内部治理、改革投资贷款体制、加强信息公开力度等。

  尽管这项改革计划的大部分目标都没有实现,但佐利克对世行改革的贡献值得肯定。可圈可点的表现包括:世界银行实现了20多年来的首次增资、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林毅夫担任世行首席经济学家、世行执行董事会在原有的24席基础上给非洲国家新增一席、对外开放数据库和信息资源、推广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允许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候选人参与行长竞选等等。这些打破常规的改革举措帮助世界银行摆脱了信任危机,恢复了国际声望。

  不难发现,金墉提出的“将世界银行建设得更加包容、灵敏、开放”的改革愿景,就是要提高这一国际组织的有效性和代表性,这与佐利克的改革目标是一致的。尽管金墉尚未正式公布具体的改革举措,但从其改革愿景的内在要求来看,他至少需要在三个方面迈出更大的改革步伐。

  首先,世行需要加强发言权和参与权改革。这主要涉及投票权改革以及行长和副行长等高级官员的选举改革。发展中国家的投票权虽已有所提升,但与其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仍然不符。为适应各成员国经济力量对比的动态变化,世界银行有必要建立投票权分配的自动评估机制。在高级官员的选举改革方面,需提高参与性和竞争性,所有具备资格的候选人,在当选行长的机会上不应受到国籍的限制。之所以有世行行长由美国人担任的不成文规定,是为了让世行获得最大出资方美国的信任,随着世行资金来源的日益多元化,这一不成文规定的合理性已有所弱化。尽管这一不成文规定在短期内很难打破,但并非不可预期。

  其次,世行需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穷困是世界银行的宗旨。长期以来,世行总是为发展中国家开出自由化的政策处方,尽管在实践中一再失灵,世行仍然不愿放弃这一教条。为更好地实现克服贫困、促进发展的宗旨,世行需要根据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在佐利克的领导下,世行已在这方面迈出了第一步——开放数据库,推广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金墉在当选世行行长之前,已表现出对发展中国家本土知识和经验的重视,曾对中国、埃塞俄比亚、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展开全球 “倾听之旅”。在履新后,金墉需要推动世行在发展经济学和政策思想的研究方面更多地重视发展中国家的本土知识和经验。

  最后,世行需要从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转向为全球公共品供给提供融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是世行最为核心的工作。然而,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金融危机、粮食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也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难题。这些难题远非提供贷款所能解决。因此,世行需要为全球公共品供给提供融资,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应对各种全球问题的能力。

  (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副教授)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