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峨眉名茶竹叶青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0 18:43 来源: 精品购物指南

  懂茶爱茶之人,会在春季将最优质的新茶献给自己,犒劳一年来的辛劳,激励新一年的开始,更会将最好的茶送给自己最想关心的人,感谢他们对自己的付出。竹叶青,在春季送来一份峨眉高山的问候,献上集萃天地精华的高山新茶,让春天的清新沁醒疲惫,让心灵沐浴春风吹拂的暖意与温馨。

峨眉好茶得名竹叶青峨眉好茶得名竹叶青

  唐朝诗人徐夤嗜茶如命,曾有诗云:“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以赞美饮春茶之雅意。中国饮茶历史悠久,其中又以绿茶产量最多,普及最广,每逢春季到来,好茶之人总以当年的新茶作为新一年的开始,仿佛一口饮尽锦绣春色。

  绿茶种类很多,似乎江南之地均有该地专属的绝顶绿茶。因旧时交通不便,春茶又有明前明后的时间限制,故偏好绿茶之客多就地饮茶,纵使其他地区的茶有千般好,也只独爱家门口这一杯。但到了今时今日,交通迅捷发达,地区壁垒就变得松动,即使藏在深山中的好茶,也可以出现在繁华都市的一方茶几上。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茶也渐渐成为一种消费产品,任何一家超市都能寻找到各种产区各种等级的茶叶,此外经过加工的茶包、茶味饮料更是数不胜数。不过,饮茶饮的是茶中蕴含的天地灵秀之色,如果少了这一份自然之气,茶只能沦为解渴之物。也因此,既然有了在春天饮一杯当年新茶的兴致,还是宁缺毋滥,更勿吝啬荷包,饮一杯好茶吧。

  峨眉好茶得名竹叶青

  自古名山出名茶,唐朝李善在其《文选注》中写道:“峨眉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峨眉山的茶叶在唐时就已入岁贡,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时,索性御赐峨眉山万年寺一带茶园,供峨眉山寺庙所用,这一制度一直延袭至清代。峨眉山名茶因世代僧众的辛勤和智慧得以传承和繁荣。

  因峨眉山海拔800~1500米,中年湿润多雾,云雾缭绕,故被联合国专家称为世界上同纬度生物、植被保护最好的地区,而这种环境就特别适合茶树生长,所生长的茶树,其所含的氨基酸、叶绿素等营养物质更为丰富。也因此,峨眉山出产的高山茶,芽叶肥壮,颜色黄绿,经加工而成的茶叶条索紧结肥硕,香气馥郁,滋味浓厚,耐冲泡。相对而言,平地茶就芽叶瘦薄,叶张平展,叶色黄绿欠光润、显青,经加工而成的茶叶,条索较细瘦,香气稍低,滋味欠醇爽。

  难怪1964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元帅来到峨眉山,在万年寺与老僧人对弈品茶时对所品之茶赞不绝口,随口就问这是什么茶?老僧人答道:“此茶乃峨眉山特产,还没有名称”,并请陈毅元帅赐名。陈毅见汤清叶绿,一片生机,由衷地赞道:“多像嫩竹叶,就叫竹叶青吧。”从此,竹叶青声名不胫而走,茶业界更因此增添了一段传奇佳话。

  独芽采摘集萃天地灵秀

  一般来说,茶树的嫩芽、叶,均能制作入茶,而嫩芽比例多的茶叶,冲泡后茶气重,芳香扑鼻,茶味也浓郁。也因此,对于茶叶等级评定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视茶叶芽叶含量的多寡,一芽一叶的往往比一芽二、三叶的等级高,品质更佳。

  绿茶更是如此,因绿茶制作不经发酵,饮的就是那股沁人心脾的清新。所以无须如大红袍那般固执,非得坚持到七泡汤色茶味无变化,才能论优劣。如竹叶青,全以茶芽采摘,饮来自是清新雅致,仿佛顿时身处峨眉仙境,为云雾萦绕。

  如果用科学方法来分析,四川省的中小叶茶叶,是最适合制造绿茶的茶树品种,因其酚氨比低(多酚类和氨基酸的比值),所含氨基酸远高于中大叶种。再加上采用茶树中最鲜嫩部分的芽心,所含氨基酸、叶绿素较之茶叶、茶根等最丰富,而茶素相对较少,品尝起来少苦涩味,鲜醇爽口。如峨眉山竹叶青茶,仅精选峨眉清明前鲜嫩饱满的茶芽,每500克竹叶青就需35000~45000颗芽心精制而成。干茶时颗粒饱满、均匀,弧形完美;色泽纯一匀净,嫩绿鲜润。开汤后嫩香,透天然兰花幽香,嫩绿鲜亮,鲜爽甘醇,全芽完整且鲜活匀亮,令人爱不释手。

“论道”,源自名山峨眉。“论道”,源自名山峨眉。

  TIPS  竹叶青春季好茶

  论道

  “论道”,源自名山峨眉,终年的云雾雨露滋养了高山茶树,让每一颗茶芽都饱含精华。制茶之人更是将层层历练之道完美衍生到制茶之道中来,每500克论道,精选500万颗高山独芽,再以18种纯手工手法的交替炒制,从用料到工艺无不考究,经历层次历练,形、色、气、质皆达巅峰之境,力求让一颗茶芽尽显极致之美,历练之美。不愧为大师级正品之茶。

论道大师装论道大师装

  论道大师装

  由香港设计大师陈幼坚亲自设计和督促制作。整体包装设计着重于表达自然稳重、不造作的论道大师风格,设计极富时尚和层次感。论道大师装外形参考用来收藏贵重的书画,卷轴的长形锦盒概念,构思出呈献贡品于皇室的包装设计,除了因为论道茶叶本身就是一个可以品尝的艺术珍品外,也是对送礼者的一种尊敬。盒内配以日本禅味的原木盒子,刻上《道德经》文字的水晶玻璃棒,用时尚的手法演绎中国传统文化精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