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资行洋股东3年套现2230亿 巨额抛盘谁来接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2 04:00 来源: 新京报

  近日,美国银行大幅减持建设银行、高盛大幅减持工商银行H股的消息先后披露。两家外资股东大幅减持中资银行的消息令10月份以来中资股的上升势头戛然而止。从金融危机以来,中资银行一次次沦为外资股东的“提款机”。有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外资股东抛售中资银行股份套现总额已达2230亿港元。外资为何抛售?巨额抛盘谁来接手?中国商业银行的高增长还能延续吗?研究人员认为,现在回头看中资银行的引资之路,有些地方需要反思。

  美银自食其言

  今年8月美银抛售约131亿股建行H股时,曾承诺未来12个月内不再减持。时隔3个月后美银食言。

  11月15日,建行公告披露,美国银行在11月11日和14日,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向几家机构投资者转让了104亿股建行H股,约占建行总股本的4.14%,交易完成后,美国银行作为昔日的战略投资者,持有建行股本已经不足1%。

  美银在其减持建行的公告中陈述:“出售所持建行大部分普通股的行为与我们继续巩固资产负债表的目标相符。”

  今年8月,美银向一些机构出售了约131亿股建行股份H股,交易总金额83亿美元,其持股比例从10.23%降至约5%。当时美银承诺“未来12个月内无增持或减持建行股份的计划”,称将长期作为建行的重要股东,未来双方的战略合作地位不会改变。

  时隔两个多月,美银自食其言。

  在近期G20集团金融稳定理事会发布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名单的29家机构中,美银赫然在列。对于这29家金融机构,其中大型银行将有可能需要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到9%以上。

  美银食言的背景,是其迫切的充实资本金需求。美银三季报显示,季度末其一级普通股权益资本比率为8.65%,在同一行业的公司中,摩根大通是9.9%,摩根士丹利为13.1%,高盛为12.1%。相比之下,美银的8.65%尚是在通过减持建行获得83亿美元之后获得的。

  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在美银减持之后说,美银此次减持主要是由于自身原因,包括作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对资本比率的要求。

  此前美银预计,减持交易以及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将为其带来约29亿美元的额外一级资本,使得其核心一级资本比率提升24个基点。

  高盛唱多做空

  高盛曾建议做多中国股票。在其看好的中国概念股中,工行H股是其中之一。半个月后,高盛抛售工行H股。

  在H股市场上,高盛减持的消息也在机构间传开。几乎在建行公告美银减持详情的同时,香港联交所亦披露,高盛在11月14日减持了工行H股17.52亿股。

  与美银相比,高盛减持动机并非简单明了。今年10月18日高盛发布的财报显示,由于投行业务、资产管理以及证券承销业务收入大幅缩减,其第三季度净亏损4.28亿美元,合每股净亏损84美分,这是高盛在上市以来的第二次季度亏损。不过,从资本充足率看,高盛一级普通资本充足率达到12.1%,虽较第二季度有所下降,但仍处在同行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高盛曾在10月底建议做多中国股票。在高盛看好的中国概念股中,工行H股正是其中之一。在随后的半个多月,工行H股从4港元每股上涨至抛售前的5港元左右,涨幅超过30%。

  类似的一幕在2009年曾经上演过。当年4月28日,高盛持有的工行H股部分解禁,该公司随即将6.38亿股进行转让。就在抛售前一天,高盛集团旗下的合资证券公司高盛高华还发布研究报告,上调中国银行股的评级。这种先唱多后抛售的做法,让人难以相信其研究部门与经营部门之间存有防火墙。

  业内人士指出,外资银行也面临投资组合调整的问题,出于平衡现金与股权、保持资产组合灵活性的考虑,外资银行可能通过减持达到目的。

  对此,工行行长杨凯生此前也表示,高盛减持是出于自身资产配置的需要,工行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营能力没有问题。

  巨额抛盘谁来接手

  中投受让27.6亿股建行H股,总投资额合约17.5亿美元,淡马锡接手了建行H股37.7亿股。

  美银抛售的104亿股建行H股谁来接盘?中投公司是其中之一。香港联交所数据显示,中投在14日受让27.6亿股建行H股,总投资额合约17.5亿美元。对于这样一笔投资,中投公司在公告中提及:“中国建设银行(微博)H股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在A股市场上,中投旗下子公司中央汇金也曾增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这通常被市场视为A股维稳之举。

  中投接受建行股份,是在释放何种信号?从稳定股价的角度看,美银抛售股份前建行H股过去一个月涨幅超过6%,美银亦采取协议转让而非二级市场抛售的方式,料对股价影响不大。

  与财务投资不同,在建行实际上已经被中投控股的前提下,中投仍接手这部分股权,难免被市场质疑为替外资股东接盘。

  中投受让建行H股作价每股0.634美元,而当初美银入股建行的价格为每股0.94港元(约合0.12美元),即使不计算美银在持有建行期间的股息收入,这部分股权价格也是当初入股价的5.3倍。而中投在将这笔股权收入囊中之后,持有建行的比例从59.31%增加到60.46%。

  在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看来,中投此次接手建行股份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出于稳定市场的考虑,一是自身投资的需要,目前银行股估值处于低洼区,此时入股获利空间较大。“中投作为讲求投资回报的公司,并不会完全为了维稳而进行投资,主要还是出于自身的投资需求进行增持。”郭田勇说。

  参与承接建行H股的机构或并非中投一家,香港联交所21日披露的资料显示,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持有建设银行H股份比例从7.86%上升到9.42%。资料显示淡马锡在11月11日以4.93港元的价格购入建行股份37.7亿股,涉及资金186亿港元。

  中资银行高盈利难持续

  中资银行股资产质量仍可控,但以高信贷增速、高利差为基础的盈利模式,未来还能继续持续吗?

  在诸外资股东集中撤出大型中资银行背后,对中国银行业的担忧是一个共同的原因。

  上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发布报告称,中国的信贷、房地产、汇率和债务问题若单独来看都处于可以承受的范围,但如果一起发作则将令国内大型银行面临系统性风险。

  房地产行业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可能导致坏账是外界对于中国银行业最大担忧所在。

  据央行旗下《金融时报》21日报道所述,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周其仁表示,从长远来看,不能排除地方债务对整个宏观经济产生更大的系统性影响的可能。

  在房地产方面,大型地产公司现金流捉襟见肘,信托融资逼近偿付期这一问题即将在未来一年中集中出现,亦将影响银行资产质量。

  从数据和报表看,目前的银行业风险尚可控。银监会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银行业运行报告》指出,三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为4078亿元,比年初减少25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5%,比年初下降0.18个百分点。

  瑞银证券等外资券商以及安信等内资券商也认为,银行资产质量仍处于可控状态,瑞银认为受企业盈利下降影响,明年不良贷款余额比例可能小幅上升,主要体现在小企业贷款、地产贷款和地方政府平台贷款方面。

  但对于减持者而言,即便中资银行股资产质量仍可控,但以高信贷增速、高利差为基础的盈利模式,未来还能继续持续吗?在高信贷增速掩护下的不良率下降是否能持续?

  郭田勇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以及民间资本的开放,中国银行业高盈利的情况不可持续,未来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难以实现“战略投资”

  郭田勇认为,中资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时若能更好地统筹规划,可以卖出更高的价钱,获得更丰厚的回报。

  2005年6月,中国建设银行引入美银开启了我国国有银行引资序幕,而从金融危机以来,中资银行一次次沦为外资行的“提款机”。

  即使在2011年,也并非只有美银和高盛两宗孤例。今年7月,淡马锡分别出售51.9亿股中国银行H股和15亿股建设银行H股,共计套现285亿港元。10月,德银减持农行2.81亿股,涉资约8.35亿港元。10月20日,摩根大通场内减持农行5041.52万股H股,套现约1.4亿港元。国有大行纷纷遭“抛售”。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至今,中资银行的战略投资者频频减持,美银、高盛、淡马锡的减持动作最为频繁。有数据显示,三年间,外资股东共减持套现2230亿港元。仅美银一家就套现1433亿港元,高盛、淡马锡分别套现260亿、280亿港元。

  一位国有大行人士如此理解外资的减持:目前中资银行股的价格让外资股东的投资收益相当不错,尽早结清获利以弥补本集团的资金需求。此外,从入股中资行所能得到的话语权看,这些外资银行都感到最初的战略投资,至今充其量只是财务投资,想要借此实现的其他诉求并无可能。

  “这或多或少也影响了外资继续持有中资银行股份的兴趣。”郭田勇说,当年我国国有银行改制时“引智”的需求比“引资”强烈,并非纯粹为了钱而引入战略投资者。客观上讲,引入外国战略投资者确实提高了我国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也在国有银行上市时起到了助推作用。

  但郭田勇认为,现在回头看引资之路,仍有需要反思的地方。从几大银行股改上市的实践来看,2005年10月建行H股上市,2006年7月中行A股上市,10月工行A+H股同步上市,这一连串的动作,可谓紧锣密鼓。但事实上,在建行上市之时,中行、工行的战略投资者工作业已完成。如果当时能够事先更好地进行统筹规划,把各行上市时间适当拉长的话,比如说在建行上市之后再考虑中行、工行的战略投资者引进,这样,由于建行股价上涨的示范效应,将会使中行、工行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时卖出更高的价钱,获得更丰厚的回报。

  “如果当初对改革的统筹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或许之后的质疑之声也会更少一些。”郭田勇说。

  本报记者 苏曼丽 吴敏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