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燃收购案二度延期 新奥借机牵制中国燃气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2 03:4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尹一杰

  持续交锋后,新奥能源联手中石化对中国燃气发起的收购案俨然成了一盘步步惊心的棋局。

  3月20日,中国燃气高管再次对新奥能源与中石化的收购表态,对新奥能源与中石化延长收购要约表示“强烈反对”。中国燃气联席董事总经理梁永昌在一份声明中称,要约期限延长两个多月,将使中国燃气以及公司的业务、股东产生更多不确定因素,甚至分裂。

  就在一天前,新奥能源与中石化双双发布公告宣布,由于收购尚未获得所需批准,对中国燃气收购要约的最后截止日期延长至5月15日。此前,其将日期定为3月31日。与此同时,新奥能源还将寄发股东通函的期限由3月31日延长至4月30日,而这也是新奥能源的第二次延期。

  公告显示,商务部于3月2日正式受理了新奥能源与中石化联合递交的反垄断审查申请,目前针对这一收购案的反垄断审查尚在进行之中。

  新奥能源依照程序按部就班地推进时,中国燃气却反应强烈。虽然新奥能源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问询时拒绝对此发表置评,但一名接近新奥能源财团的人士则向本报记者表示,中国燃气的态度恰恰从侧面反映出,其应对这起收购的余地已然形同强弩之末。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燃气已经没什么招数可使,底牌也基本上都出完了。”上述人士说。

  本报记者了解到,为排斥新奥能源方面发出的收购,中国燃气管理层消耗了大量精力,甚至无暇顾及公司业务,这也一度加剧了其内部运营的诸多矛盾。

  新奥的算盘

  此前,在中国燃气员工联名发函反对收购,并造成舆论风浪时,曾有分析人士称,新奥能源错过了最佳收购时期。针对外界的各种质疑与猜测,新奥能源方面也鲜有正面回应。

  本报记者先后多次联系新奥能源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幕后财团人士,对方均拒绝透露更多具体的应对措施与细节。

  但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相比中国燃气近乎毕尽其能的抵制举动,新奥能源则采取“以静制动”予以应对。

  “中国燃气的各大股东相互哄抬股价,以及使出其他招数时,新奥能源如果与其正面交锋无疑会自伤元气,甚至陷入泥潭,与其这样不如静观其变。”上述知情人士说。

  而此次新奥能源延长收购要约最后截止日期的用意也或是其有意牵制中国燃气的战略之举。

  接近中石化财团的消息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之所以将最后截止日期押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自发出收购要约后,中国燃气董事会始终态度消极,甚至通过富地石油、韩国SK等集团增持股份的手段抬高股价,增加收购难度,并且至今仍不回应收购方的最高层会晤沟通意见;其二,此项收购尚处于政府部门的审批之中,在相关事宜仍不明朗的情况下,新奥能源及中石化更希望通过以静制动来牵制中国燃气有意抬高股价之行为。

  与此同时,上述人士还强调,由于中国燃气董事会态度强硬,“新奥能源及中石化对中国燃气的耐心也越来越有限”, 更为重要的是,新奥能源与中石化也逐渐意识到,中国燃气由于股权结构复杂、整合态度不积极,以及公司治理相对混乱,即使收购成功,对日后的整合也会付出非同一般的成本。

  “因此,不排除在通过延期以静制动的同时,进一步内部商定此项收购能否继续顺利进行的可能。”消息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本报记者多次联系新奥能源及中石化相关负责人,虽然对方均拒绝对此发表评论,但本报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的新奥能源及中石化财团的说法是,其对中国燃气的反应表示惊讶,并称政府的监管审批是类似交易的一般流程,财团也一直对监管审批进程保持透明。

  “新奥即将发布财报,加之收购前景还不明朗,因此做出了发布延期公告的决定,审慎考虑下一步行动。”接近新奥能源的人士说。

  多方猜测

  这场耗时日久的收购案拉锯至今,双方仍僵持不下,而外界关注于此的各种猜测与质疑也相继涌起。

  此前,新奥能源执行董事及财务总监郑则锷多次对外表示,公司账面拥有9亿美元现金,资金充裕。但中国燃气内部管理人员也宣称,中国燃气当下所持有现金规模并不亚于新奥能源,倘若中国燃气也发起类似收购行为,最多只能拿出所持现金的1/5,否则将导致公司资金链紧张。

  而针对外界普遍质疑的并购资金压力,新奥能源方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多次强调,“在整个收购案中,资金是最没问题的问题。”

  除此以外,在双方胶着博弈白热化时,新奥能源与中石化组成的联合体是否会提高并购报价也成为各方猜测的焦点之一。

  新奥能源董事长王玉锁在“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就收购中国燃气一事,新奥能源及中石化不可能提价。但值得注意的是,联合体随后又对外澄清,王玉锁有关要约价格不会提高的言论仅属其个人意见。

  虽然是否提价收购目前仍未能得知,但新奥能源方面则表示,如果收购失败,中国燃气的股价势必会大幅下跌,对于近期高位买入的股东而言,其损失无疑惨重。

  与此同时,有传言称,眼下双方正就并购交锋明暗相斗时,中国燃气则试图跳过新奥能源直接向中石化抛出橄榄枝。此前参加反对收购联名的中国燃气员工在给董事局的致函中谏言,中石化可直接与中国燃气董事会沟通,以定向增发的方式增持后者股份,以较低成本成为中国燃气的第一大股东。

  但本报记者从多个消息渠道求证,针对这起收购案,中石化与新奥能源的捆绑关系分工明确,并各有侧重。

  “中石化作为央企,它推进收购的优势可想而知,而到现在,中国燃气已经坐不住了。”消息人士说。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