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银行股:好成绩难挡纠结预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1 11:19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红周刊》记者 谢长艳

  尽管银行股有靓丽中报,但也难挡系统性下跌的风险。本周以来,在分析师眼中“已经跌无可跌”的银行股再次杀跌,直逼前期在美债危机中创出的新低。与此同时,银监会出手“相救”,推迟了资本管制的达标时间。但,这能就此改写银行股下跌命运,支撑大盘企稳吗?

  银行业绩逆调控增长

  继一季度16家上市银行交出好成绩后,银行股中报业绩继续向好。已发布中报的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和深发展A,净利润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57%、32.7%、41.89%、41.83%、56%。而农业银行中报预告表示,上半年净利增幅在45%以上。据Wind统计数据,截至8月18日共970多家上市公司公布半年报,银行的盈利水平名列榜首。

  银行中报业绩大增主要受益于利息收入提高和资产规模扩张。以净利润增幅最高的民生银行为例,公司上半年实现利息净收入295.45亿元,同比增长39.59%。得益于商贷通、信用卡以及同业拆借业务的推动,公司生息资产规模同比增长34.88%,贷款同比增长19.62%。紧缩货币政策提升了银行贷款议价能力,在央行上半年3次对称性加息后,民生银行的净息差同比增加8个基点,至3%。光大银行也是靠规模、息差扩张以及不良率下降拉动净利润高速增长,这三个因素分别贡献净利润增长的16.87%、16.18%、11.44%。

  中银国际证券银行业分析师袁林表示,资产规模扩张是支持上市银行业绩增长的基础。银行的生息资产增速与M2增速高度相关,随着2010年以来货币政策的紧缩,M1和M2增速今年上半年回落至16%以下的较低水平。央行的数据显示,虽然各家银行的贷款增长受到了影响,但中小银行,如深发展A、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通过同业业务快速扩张,生息资产总规模保持了较高的同比增速。

  短期融资压力下降

  周一,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将银行执行新监管标准时间由2012年底推迟到系统性银行2013年底前达标,非系统性银行2016年底前,若银监会批准,甚至可推迟至2015年和2018年。这让头顶巨大融资压力的银行暂时喘了口气。

  不过,资本监管的严厉程度并没有变,且有收紧之势。相比目前大型银行11.5%和中小银行10%的资本充足率,《意见》将非系统性重要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高0.5%,至10.5%。不仅如此,在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5%、6%和8%的情况下,还要加超额资本金2.5%,另外,系统性银行还要计提1%的附加资本。

  东方证券银行业资深分析师金麟表示,根据新规平均9%(8%+1%附加资本)的资本充足率下限要求测算,新规或将对上市银行形成4500亿元左右的资本缺口,按此次《征求意见稿》所说,系统性银行2013年底前达标,那么大型商业银行第二轮再融资压力要在明后年才能显现。即银行短期压力下降,长期压力上升。

  低估值封杀下跌空间

  靓丽中报与政策暂时松绑,让众多机构认为目前低估值的银行股风险收益比高于其它行业。国信证券测算,银行板块2011PB约为1.3倍,2011PE为6.4倍。与沪深300的PE估值差约为29%,PB估值差约39%。“宏观经济如果不再出现重大利空,银行股没有进一步下跌的空间了。”国信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邱志承说,“按目前股价预估,银行估值已低于2008和2005年低点,像华夏银行的市净率在上市银行中最低,PB只有1.07倍。银行股超跌反弹可能性很大。”

  但银行股却像个扶不起的阿斗,本周随着大盘再次杀跌。“地方债务问题和未来的巨额融资,始终是银行股挥之不去的阴影。即使中报靓丽也很难使银行股在弱市中抬头。中国银行业既是高增长的代表,也囊括了中国增长模式的主要弊端。”北京一家私募的投资总监如是评价银行股。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