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大盘上演绝地反击 筑底不会一蹴而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5 01:47 来源: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张晓峰

  分析人士指出,种种迹象表明,市场环境开始发生微妙积极变化,但目前国内通胀整体仍处于高位,通胀压力并未明显缓解,货币政策紧缩的基调不变,市场仍不具备趋势性反转条件,反复筑底仍是后市主基调

  本周大盘上演绝地反击,置之死地而后生。周三在砸出年内低点并击穿2319点后一鸣惊人逆转,日K线上形成了阳包阴的K线组合图,基本确立短期反弹的底部信号,期待已久的秋收行情或已拉开序幕。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超跌反弹,主要源于政策微调预期、市场超跌、汇金增持等利好因素。但在基本面并未出现明显改善的背景下,市场仍不具备趋势性反转条件,投资者仍需警惕市场出现反复。

  宏观数据基本符合预期

  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一系列重要经济数据。其中,9月份CPI同比上升6.1%,升幅较8月份的6.2%放缓。9月份PPI同比上升6.5%,升幅低于8月份的7.3%。食品价格仍然是推动CPI高居不下的主要力量。9月CPI中的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3.4%,与上月持平;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05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指出,9月份CPI数据同比增长6.1%符合预期。最重要影响因素是由于食品价格的上涨。而对于4季度CPI走势,由于去年基数较大,今年CPI会出现同比回落;受元旦等节日等因素影响,每年12月份物价走势坚挺,CPI环比不会出现明显回落,年末的通胀形势仍将保持高位运行。

  而海关数据显示,9月出口同比增长17.1%,低于上月的24.5%以及市场预期值,环比下降2.1%;进口同比增长20.9%,低于上月大约10个百分点,同样低于市场预期,环比则下降0.2%。由于出口下滑较快,中国9月的贸易顺差也从上月的177亿美元滑落至9月的145亿美元。

  有观点认为,出口增速的下滑表明外围消费需求疲软,在欧美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的背景下,四季度我国的出口形势仍不容乐观,国内经济环境面临一些新的变数。由此影响,昨日A股市场出现了缩量震荡的调整走势。

  但也有观点认为,在全球经济震荡、内部经济运行面临不确定因素较多之际,中国的宏观政策预计仍将处在观察期,放松条件虽不具备,但亦无必要进一步收紧。

  基本面开始发生微妙变化

  市场普遍认为,导致本轮市场大跌的原因主要来自:欧美债务危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通胀加剧、货币政策紧缩等原因,但从目前情况看,长期制约市场的基本面因素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首先,通胀压力的逐步缓解给货币政策上的定向宽松创造了一定空间。国务院已经出台从金融和财政两方面扶植小型微利企业发展的政策。同时,由于出口受阻,为保证经济稳定发展,增加资产投资和刺激国内需求将成为中央考虑的方向。市场已有消息传出,铁道部与相关部门已经达成一致,铁路重点项目将获得金融机构融资支持,这是继铁路建设债券利息收入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后,国家对铁路建设项目的又一项政策支持。

  其次,希腊债务危机的最终解决。10月13日,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到访欧盟总部,为摆脱债务危机向欧盟寻求支持。帕潘德里欧在会见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范龙佩后表示,希腊将对经济及公共部门进行更彻底的改革,以实现加强“竞争力、生产率、经济增长、透明化与社会公正”的目标。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本月14至15日将再次聚集巴黎,讨论欧洲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和融资创新等一系列问题,并为今年11月3至4日在法国戛纳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作准备。欧债危机将成为二十国集团财长会议的最重要议题,会议的首要任务就是寻求稳定欧元区的有效办法。

  另有有媒体报道称,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正讨论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注资事宜。这部分新增资金可能被用于增加IMF的信用额度,以预防欧债危机的蔓延。预计在11月3—4日法国戛纳举行的20国集团(G20)峰会上,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五国”将出炉一份振奋人心的声明。

  最后,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将于10月15日至18日召开,市场对于政策层面的利好具有一定预期。由行为分析可知,周五尾盘的急拉就是国家队进行的一次维稳动作,同时也可配合本周一汇金的大举增持。有分析人士预计,下周初由于会议期间维稳动作的存在,股指仍有继续向上挑战的动力,可重点关注30日线处的突破情况。

  “国家队”资金接棒进场

  本月以来,央行在两周时间内通过公开市场释放出1300亿元流动性。至此,在近四个月的时间内,央行已累计通过公开市场向银行体系注入5840亿元的流动性。

  有观点认为,未来新的宏观经济政策将会呈现局部松动,但整体基本稳定的态势。这同时也意味着,中国持续了一年左右的货币紧缩周期基本结束。一方面是政府将针对中小企业资金紧张问题给予更多的信贷支持;另一方面则是,对于保障房建设更多的资金支持。货币政策的局部放松,将引发市场出现阶段性反弹行情,重点关注新兴产业和高铁等内需板块。

  更值得关注的是,9月份有超过70%的偏股型基金采取了加仓操作。截至9月底,偏股型基金股票仓位为77%左右,比前月末增加180个基点左右。同时,29只ETF基金节前净申购27.07亿份,刷新年内ETF基金净申购的新高。

  与此同时,随着股指连创新低,社保、保险、产业资本等却一直在二级市场积极增持。不仅如此,中央汇金公司日前也宣布,自10月10日起已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农、中、建四行股票,并继续进行相关市场操作。分析人士认为,“国家队”纷纷入市表明了管理层对当前点位的一种认可,汇金自主加仓不会是国家队增持的句号,预期还将有后续的配套措施。

  作为“国家队”中另一只主力社保基金,早在今年年初,就表达出增持股票的意愿。据今年5月公开消息,社保基金新增100亿元入市,其中60亿元为权益投资额度。而这些新增投资在上市公司披露的中报中一览无余。10月份,有报道称,共有超过100亿元社保基金近期已通过相关会议批准,已划拨到社保账户中,并将择机投资于股票市场。而社保基金理事会近期也表示,中国经济基本面目前仍不错,当前A股市场处于估值底部。

  不仅如此,今年上半年保险资金主要出现过两次较大的加仓,一次是4月份,一次在6月份,险资曾在大盘2700点附近大幅加仓。保险资金在二季度大幅加仓了银行股,仅新建仓工行就接近34亿股,对中国银行也加仓超过3亿股。以市值计算,险资对这两家银行的建仓资金超过120亿元。

  进入三季报投资选择期

  从时间因素来看,随着上市公司三季度财务报告的展开,市场再次进入到一个相对的市场投资选择期。通过对上市公司近年来所体现的财务数据变化,九鼎德盛研究认为,近年特别是近两年内许多行业存货急增创新高板块,有可能在三季度与年报数据中体现存货跌价准备风险,即带来相关行业的不确定性业绩下降风险。因此回避近年存货创新高的行业公司,在无存货之忧且政策扶持力度较大的行业中寻找投资机会,应为较佳的投资策略选择之一,而水利板块符合这一要件。

  从上市公司中期报告来看,行业方面,房地产、建筑建材、交运设备、电子元器件、机械制造、汽车、 公用事业 和商业贸易等均急剧上升。据相关市场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6月末上市公司的存货总额为3.12万亿元,而2010年同期的存货总额为2.84万亿元,同比增长9.9%。这些公司的业绩可能在三季度甚至年报体现存货跌价风险或业绩大幅度下降的可能,这也是今年以来上述行业公司大部分出现深跌的重要原因之一。透过市场轨迹研究发现,一些行业比如传媒行业近期的表现也正是无存货之忧的一种市场阶段性运作策略。顺着这一思路,对于目前两市为数不多的水利板块,投资者可加大关注度,在市场震荡中逢低寻找波动性机会仍然不失炎较佳策略选择。

  总之,尽管9月份CPI数据环比连续两月下滑,但整体仍处于高位运行,通胀压力并未明显缓解,货币政策紧缩的基调不变。同时,第四季度将有分别拟融资172亿、200亿、180亿的陕煤股份、中交股份、新华保险3只超级大盘股发行。谁将成为“年度最大IPO”,2011年资本市场融资大战的序幕,或许此刻才正式拉开。“IPO三强”扎堆加上有多家银行有再融资计划,股市资金压力很大,这无疑将对A股反弹空间形成较大压制。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