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从企业抵御通胀之计看股市缺上涨动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6 07:14 来源: 证券时报

  程程

  中国石化广东公司被曝光高价买高档酒,引起了网络一片哗然。对于这一事件,还是要多个心眼去分析。高价买酒单纯从经济行为上说是为了节约,许多企业都直接从酒厂买酒或者定制酒,一是保证货真价实,二是比在酒店消费要便宜许多。当然中国石化这类企业也有多种经营,比如自己兴办的酒店、培训中心、度假村等,此外加油站也不乏零售业务,这也是高价酒的一个出路。当然也会有相当部分用于自我消费,即便如此,如果在规章制度中没有相应的约束规定,一家独立自主经营的企业还是有权去消费的,其他人不能予以干涉。如若违反了内部规定,该怎样处罚应当按照规定执行。

  单就网络媒体炒作,我们可以看到舆论操盘者在故意诱导大家做出这样的点评,即高涨的产品油价格是因为类似于中国石化这样垄断企业浪费和腐败来的,由此来引发大众对国有企业的不满。很可惜,这种毫无逻辑的诱导还真有一定的市场,一些名博们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于是乎也把自己的短视和浅薄显露给大家。伟人讲过,“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可是在一个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唯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年代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早已被抛在脑后。不去迎合方方面面领导们的各种需求,自身位置都很难保证,几瓶酒在此真算不了什么,比这个恶劣的事情在现时社会中要多得多。不去挖掘深层次的问题,而只停留在表面上忽悠,不得不让人怀疑其动机。我们还是要理性地回到问题原点,一家企业究竟有没有权利购买高档酒?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政府能不能未经许可滥用公款,这个答案也是显而易见。但是有一条是明确的,企业并不等同于政府,哪怕是国有企业。有些人就是在混淆这个关系。

  中国购买高档酒的企业不只国有企业吧,有些企业不仅买酒消费,而且还赤裸裸地行贿,境外知名的大企业也不能逃脱干系。如果一视同仁的话,我们可以问问那些富豪们,他们的骄奢淫逸是不是榨取了底层员工的血汗劳动,他们的财富中有多少是见不得人的“巧取豪夺”,有多少破坏了子孙生存的环境。许多人天真地认为,只要国有垄断企业一开放,物价就会自然地回落,这种可能性大吗?真正能够从中获益的不可能是民营资本,而是国外资本以及权贵买办资本。看看国外开始调查化妆品巨头们垄断涨价,看看发改委劝说制造商少涨价,就会知道如果真的开始改革了,倒霉的将会是谁,反正受益者绝对不是普通百姓。把涨价的原因嫁祸于国有企业,这就是少数别有用心之人炒作这件事的目的。

  到现在许多人还没有明白此轮通货膨胀的真正原因,货币政策方面的错误姑且不谈,曾天真地认为那些专家可以预见到,而且会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矛盾。谁知道矛盾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是变本加厉地恶劣起来。在与权力相关的商品都经历了大幅上涨之后,最为权力所忽视甚至打压的食品、劳动力被迫出现了恢复性上涨。在既有分配机制严重失衡的状态下,既得利益者仍不肯舍弃原有的分配比例,这种冲突的力量就可想而知。改变通货膨胀预期并缓解社会矛盾的核心,就是在于初次分配比例的改革,使之向大众倾斜。在这一过程中,对于那些非法所得,必须要予以追究。但是掌握话语权的得益者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利益吗?于是我们就只能看到掩盖矛盾的策略,而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努力。

  很有那么一些力量在混淆视听,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到歧途以回避矛盾。有些人是希望转移视线,有些人则是要拆分国有企业,因此在这个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这世上没有什么纯而又纯的经济理论,一切都是被交织在各种阶层的利益之上,所谓政治经济学现在看来真的是一针见血。

  企业抵御通胀的方法是什么?要么购置资产,要么股市筹资,后者目标瞄准的就是那些希望保值增值的流动性。这些流动性也希望保值,不过在通货膨胀的状态下,企业利润不可能提供很好的收益,除了被原始股东吞噬之外,只有靠资金之间的相互挤轧生存。有人问我为什么说现在市场存在系统性风险,其实这就是系统性风险的一方面。在一个投资普遍亏损的时段中,越多努力越会亏损。尽管市场上不乏热点,可那不是投资者所能把握的。(本文摘自其新浪博客)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