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股民眼中A股3000点后怎么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6 07:15 来源: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汤亚平

  上证指数连续8个交易日收盘价站稳在3000点之上,这主要得益于机构重仓的权重蓝筹的呵护,主流机构的态度不言自明。因此在3000点之上,我们不问机构问股民,或许比我们自己看得更清晰、更具有穿透力。这里选择的3位股民,入市的时间均在5年以上,今年以来投资收益都跑赢大市、跑赢通胀。

  一问3000点成分水岭?

  三位股民一致认为,3000点是市场短期人气的心理关口,3100点是市场中期强弱的分水岭,3478点才是牛熊的分水岭。

  股民吴先生解释说,从技术上分析,由2009年的高点3478点到2010年的高点3168点所构成的压力线在3100点附近,因此,突破3100点很重要,是市场中期强弱的分水岭。股民邓先生认为,3000点之下,市场人气受挫;3100点之下,市场观望气氛浓;3100点之上,增量资金可能踊跃进场,但这要取决于货币政策紧缩的程度。股民朱先生表示,短期看,大盘仍有上攻意愿,今年起步于2661点的反弹可能发起对去年高点3168点的攻击;中长期看,断言3000点是铁底为时尚早,鼓吹万点论更是大忽悠。今年大盘指数可能出现N型走势。

  二问A股估值高不高?

  目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基本合理,这是三位受访股民的共识。

  朱先生分析说,纵向看,整个A股市场的市净率为3.55倍,略高于历史市净率的中位数3.48;整个A股市场的市盈率为20倍,略低于历史市平均盈率的21倍。横向看,相对估值水平低于金砖五国新兴市场、高于美欧成熟市场。吴先生认为,估值要考虑全流通背景,不能把过去几万亿流通市值与现在超过21万亿流通市值时的估值相提并论。据他观察,今年以来,A股流通市值每次达到21万亿左右,沪深股市随后都出现短期回落。目前A股流通市值与居民存款余额之比约为66%,离历史最高值70%,上证综指向上的空间也只有4%。估值修复的动力已经减弱。

  三问通胀牛市有没有?

  A股一旦站在3000点之上,就有人高喊牛市来了,甚至否认“通胀无牛市”的说法。对此,三位股民都认同,通胀周期不会出现牛市。

  老股民吴先生指出,追溯到20世纪70年,全球有60多个国家的通胀率达到了两位数,英国和美国就位列其中。这期间,全球股市遭遇了历史上最惨的一次熊市,其中受到通胀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是阿根廷。可历史上,阿根廷的经济曾飞速增长,甚至超过了美国和德国,1913年就位于世界上最富有的10个国家之列。由于多次受高通胀打击,到1998年该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美国的34%,而1913年这个数字则为72%。高通胀短期可提升部分行业的业绩,长期看对经济不利。我国既要汲取日本的教训,也要汲取阿根廷的教训。

  四问紧缩政策松不松?

  进入二季度,知名研究机构高盛开始唱多A股,看高沪深300指数二季度末达3500点,全年目标4000点,主要依据政策紧缩力度有望放缓。

  股民朱先生则认为,依据国务院常务会议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的表述,内忧外患并未解除,宏观调控仍然面临较大压力。抑制通胀,还要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多种价格和数量工具;房地产市场调控,要坚持调控方向不动摇、调控力度不放松。尤其是从刚刚发布的经济数据看,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5.383%,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794亿元,同比多增1727亿元,均超出市场预期。此外,本周央行首次公布了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及其构成情况,央行官员否认把信贷、债券、股票指标分开来调控,并称“用利率调控一定是我们的发展方向”……种种迹象表明,政策紧缩力度难以放松。

  五问资金到底够不够?

  进入4月份以来,以银行为代表的权重股频频给力,为二季度的股市带来了希望。问题是舞动权重股庞大的身躯,钱从哪里来?

  对此,股民邓先生指出,有人认为靠存量资金就可以把指数推高到6000点,这根本不靠谱。没有相当规模的增量资金参与,单靠存量资金是不可能推动大级别行情的。上证指数冲击6000点时,A股流通市值才9万亿,当时大盘上行时沪市单日成交只需2000亿元左右。而现在A股流通市值超过20万亿,1500亿元的成交金额只能维持当前的股指重心,要突破3100点附近强压力区,沪市单日成交需达到3000亿元左右。成交量是骗不了人的,后市还应关注成交量变化。

  六问风格转换来不来?

  大盘站上3000点,“风格转换”成为近期市场的热门话题。就此,三位股民都认为,风格的转变并且形成趋势不是短期之内能够实现的。

  吴先生认为,在流动性收缩和全流通的双重夹击下,“大盘蓝筹股搭台,小盘题材股唱戏”比较容易实现,如去年权重蓝筹中心下移换来了创业板、中小板的优异表现。反之,成长性股票的估值回归却对后市的发展会形成制约,不仅挤出效应产生的资金杯水车薪,而且会动摇权重股上涨的基础。如果权重股的反弹仅仅基于估值修复,那么对后市的看法应保持谨慎。

  七问扩容压力大不大?

  对于A股的扩容压力,三位股民众口一词:不是大不大的问题,而是怕不怕的问题。

  股民朱先生表示,现在最担心的是3000点之上,IPO(新股发行)提速。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重任压力之下,证监会今年新股发行压力不小。实际上,在饱受了2010年的过度融资之苦后,今年一季度A股IPO融资规模就达1182.05亿元,已经是去年全年IPO融资规模六成水平。此外,还有H股回归、新三板扩容、银行股启动2000亿再融资计划、4月份迎来年内第二大限售股解禁洪峰等等。“圈钱市”仍是股民抱怨的重点问题。

  股民邓先生认为,问题还要两面看,扩容也许是机构做多的最好理由。从决策层的言论看,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既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即减轻银行风险,又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合理需求。资深股民朱先生补充说,如果市场不好,今年大盘股发行、国际板、新三板推出就很困难;如果金融股不走好,数千亿的金融股再融资计划就会大大缩水;如果高盛们不唱多,他们推动的H股回归A股上市高回报就大打折扣。可是,别忘了,尽管2010年国内经济增长强劲,但是A股并未因此得到多少实惠,反而成为2010年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之一。尽管公司2010年净利润高达1673亿,中国石化也向股市伸手要钱,今年2月发行230亿元的可转债,至今套牢大批投资者。股民朋友应该明白,过度扩容最终的风险可能落在个人投资者身上。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