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新莱应材:四大疑点缠身 难逃国际骗局质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5 13:13 来源: 股市动态分析

  本刊(微博)记者  周道

  此前本刊《新莱应材:销售数据涉嫌造假 紫鑫药业第二?》一文,对其海外销售数据进行了质疑。公司一直对此三缄其口,未进行任何解释说明。事实上,类似的疑点还不只一个,记者通过调查分析还发现有其他四大疑点。涉假公司最怕的就是经不起多角度的推敲。综合这些疑点,我们越来越怀疑新莱应材就是一场“国际骗局”。

  “国际骗局”嫌疑二:没有“标准”、没有“技术”的公司

  新莱应材招股书称主营业务为以高纯不锈钢为母材之高洁净应用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营产品为真空室(腔体)、泵、阀、法兰、管道和管件等。

  公司认为高洁净应用材料行业在我国系一个新兴的行业,产品应用领域比较广泛。但目前国内尚未成立统一的行业协会,国内也不存在同行业上市公司,市场上可获得的行业公开数据不充分,对行业内主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等数据缺乏权威的统计资料。因此,公司认为目前在国内A股市场不存在可比上市公司。

  由于没有“标准”,因此公司的产品及相关业绩数据如果造假,投资者完全无法通过常用的横比、纵比的方法对公司好坏进行判定,基本成了无据可查。而作为保荐机构的长江证券也认为新莱应材行业特殊,并在招股书中极力想表达,没有参照物,正好说明公司的产品在应用上的“先进性”。对此,我们只有进行进一步的求证。

  在新莱应材招股书第44页,有关“发行人成立时拥有的主要资产和从事的主要业务”介绍中清晰地表明:“公司成立时拥有的主要资产为房屋及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械加工通用和专用设备、运输设备、长期股权投资、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库存产品及原料等。”在这些资产中,基本上都是可见的物理资产,没有核心专利技术资产。

  除此之外,我们还从公司的员工构成上找到了答案。

  新莱应材及全资子公司宝莱公司2011年6月底在册员工人数902人。以员工专业结构看,技术人员229人、生产人员577人,分别占比25.4%、64%;而在公司销售客户数量大、单个客户金额小的特点下,营销人员仅39人,占比4.32%。这一数据进一步增强了对于海外销售数据“造假”的质疑。

  从员工教育程度上看,新莱应材高中文化以下674人,占比74.7%。在其他228名员工中,公司招股书只笼统的说是大专以上学历,相信本科生、研究生人数占比会少得可怜。

  在员工年龄分布上,61%的员工在26-45岁之间。如果从制造企业来说,26岁以上的工人已经算得上是“老龄”了。

  综合这几方面的情况看,新莱应材对应的关键词——“中年、低学历、低端生产”。因此,新莱应材极力想营造“新材料应用”的高科技含量概念已是不攻自破。

  “国际骗局”嫌疑三:靠大股东借款撑业绩

  在所有“造假”嫌疑的研究中,仅看收入、净利润数据都靠不住。经营性现金流是核心指标,因为其他指标被粉饰太容易了,只有这个指标造假难度大。

  2008年—2011年上半年,新莱应材的净利润分别是2054万、2489万、4327万、3211万元,但是同期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分别为-465万、1976万、566万、-1709万元。为了解释这一异常现象,公司称是因为期间归还实际控制人李水波的巨额欠款(如下表)。

  但这一解释,也恰好证实了另一个问题。多年来,新莱应材的很多业务运转实际上都是靠李水波的借款。2008年和2010年,新莱应材归还李水波的借款分别为1765.9万、3339.88万元,占当年净利润的比例分别高达86%、77%!这与此前其海外销售数据“造假”质疑如出一辙。

  2008-2011年新莱应材经营现金流情况         单位:万元

  20111-6 2010 2009 2008
申报报表经营性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1709.98 566.44 1976.68 -465.69
扣除归还李水波款项后的经营性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1709.98 3906.32 1687.74 1300.21
李水波借款 (未披露) 3339.88 -288.94 1765.90
净利润 3211.87 4327.02 2489.89 2054.07

  “国际骗局”嫌疑四:大量存货却说供不应求

  新莱应材存货余额一直比较大,2008—2011年6月末分别为6683.25万、6988.14万、9958.51 万和1.26亿元,而同期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74亿、1.51亿、2.43亿、1.61亿元,存货占比分别为38%、46%、41%、78%。

  但在招股书中,公司提到主要面对的困难和劣势之一就是——生产能力不足。公司称,受生产设备规模的限制,无法完全满足客户的订单数量,所以才需要上市募资。根据这一表述,新莱应材的产品应该是供不应求,这与前面存货占比如此之大形成强烈反差。

  “国际骗局”嫌疑五:完全的内部人控制

  新莱应材发行前主要股东包括:李水波(37.86%)、申安韵(25.24%)、李柏桦(10.52%)、李柏元(10.52%)、萨摩亚NEW PROSPECT INTERNATIONAL LTD(9.56%)、富兰德林咨询(上海)有限公司(6.12%)。

  实际控制人是台湾籍人士李水波和申安韵夫妇,李柏桦、李柏元分别是李氏夫妇的长子和次子,成为一致行动人。李氏家族一共持有84.13%的股份。

  NEW PROSPECT INTERNATIONAL LTD是注册在一个比英属维尔京群岛还要不为人知的南太太平洋岛国——萨摩亚。萨摩亚NEWPROSPECT INTERNATIONAL LTD的法人代表MOCHIZUKI ABIN,单看英文名像是日本人,其实其中文名为申亚敏,是申安韵的弟弟、李水波的小舅子。

  富兰德林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刘芳荣,也是位台湾籍人士。刘芳荣持股也是绕了很大一圈,通过全资持有毛里求斯HAMMURABI,由毛里求斯HAMMURABI 全资持有香港HAMMURABI,再由香港HAMMURABI全资持有富兰德林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在富兰德林的多层架构中均由刘芳荣全资持股。从公开资料中,无人判断他与李水波的实质性关系,但至少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主线,都是境外人士。这与此前质疑其海外销售数据造假的情形是一样的,国内投资人取证难度极大。

  在新莱应材的管理团队中,李水波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其妻申安韵任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也就是说,上述列举的所有股权变更过程以及财务数据情况,除了李氏家族内部成员外,外人基本上无人可以全面掌握,甚至包括保荐人。

  为了彻底的“内部人化”,在财经公关公司的选择上,新莱应材也是选择了一家在业内无人知晓的“新思迪”。一般情况下,A股IPO的推广业务都会通过各大财经公关公司竞标。根据“行规”,财经公关公司在为IPO公司服务时,就犹如律师与当事人的关系,当事人必须将全部情况告诉财经公关,这样,财经公关才能针对客户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舆论引导,才能提前进行一些危机公关。因此,财经公关往往对上市公司的情况是非常了解的。记者向国内有名的几家财经公关询问后,都表示未参与新莱应材任何财关竞标会。对于“新思迪”也都一无所知,并且反过来向记者打探“新思迪”的情况。新莱应材从头至尾,即使挂牌上市了,仍然保持了一贯的神秘感。

  在记者曾经翻阅的数百家上市公司招股书中,类似新莱应材这样看完后依然还是一团迷雾的算是罕见。这些疑点又全部指向一个方向——海外,海外的人、海外的业务。而这些难求证的疑点,却可能是投资者最可能踩到的“地雷”。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