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明源软件上市目的存疑 被指为满足平安等创投套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6 14:16 来源: 机构投资

  平安、达晨利益中的:

  文│机构投资  Institution Investment  吴侨发

  各路资本为明源软件IPO提速设局,保荐人平安证券旗下的平安财智和达晨创投联袂入股。

  值得注意的是,明源在IPO融资上,其必要性值得推敲。明源一边筹划募集资金进行升级和布局,一边却在扩大股利分配。

  明源上市目的是为何?

  不仅如此,近几年明源软件在战略项目竞标中多次失利,面对用友、金蝶强敌,明源未来的路布满荆棘。

  平安达晨再次牵手

  围绕明源软件IPO盛宴,各路资本分食暴利大餐。其中就有平安财智、达晨创世和达晨盛世的身影。

  2010年7月8日,平安财智以现金方式增资,实际出资500万元。2010年7月22日,达晨创世、达晨盛世以现金方式增资,合计实际出资2,000万元。

  在此次增资中,平安财智的增资价格为12.66元/股,达晨创世、达晨盛世的增资价格为16.81元/股。尽管两次增资的实际完成时间仅相差14天,达晨创世和达晨盛世的增资价格却是平安财智的1.33倍。

  明源给出的答案是,双方增资价格差异主要是由两者价格谈判时点、市场行情不同等因素导致。平安财智增资入股的基准价格系双方于2010年年初确定,而达晨创世和达晨盛世的增资价格是在2010年年中确定。

  答案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2011年3月21日,明源聘请平安证券担任公司的保荐机构和主承销商。而平安财智作为平安证券的全资子公司,这当中的具体细节也就只有当事方知晓了。

  即使如此,虽然达晨创世和达晨盛世的增资价格是平安财智的1.33倍,一旦明源成功上市,按照明源全年每股收益1.25元,发行后摊薄到0.94元,创业板39.2倍平均市盈率,上市后股价在37元左右。达晨创世和达晨盛世每股16.81元仍有2400万元左右的盈利空间。这也是达晨创世和达晨盛世参股明源的缘由。

  达晨创世和达晨盛世要参股明源软件并非易事。

  《机构投资》了解发现,达晨创世和达晨盛世是达晨创投旗下的两只基金,而平安财智是平安证券的全资子公司,此次平安证券作为明源软件保荐机构和主承销商。

  早在此前,达晨创投与平安证券已有商业往来。据记者查证,在兆日科技IPO过程中,2010年12月,达晨创世、达晨盛世、平安财智分别受让兆日科技原股东SUNNYFUTURE持有的5.35%、4.65%、6.42%股权,兆日科技的保荐人是平安证券。

  除此之外,达晨创投所参股的晨光生物,于2010年11月5日登陆深圳创业板,而晨光生物的保荐人亦是平安证券。达晨创投与平安证券多次在同一拟IPO项目中出现。

  平安证券与达晨创投联袂IPO项目,营造出一个“利益圈”。投行人士表示,相比单打独斗,在创投与券商的联袂下,IPO项目更易获得通过。券商通过推行IPO项目获得保荐费,而创投上市来套现。

  融资目的存疑

  明源对外公布,此次拟募集资金13719.07万元,投资三个项目:房地产ERP系列产品技术架构整体升级项目8688.03万元、地产信息化移动应用解决方案建设项目3021.02万元、客户服务支持中心建设项目2010.02万元。

  据《机构投资》考查,募投项目中,至少有几个项目,明源是完全可以自行投资完成的。

  明源在货币资金方面,报告期内(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1-9月),期末余额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主要是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带来公司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增加。报告期内,公司的货币资金0.21亿元、0.35亿元、0.45亿元、0.82亿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1.2%、58.4%、45.1%、49.1%。

  明源在地产信息化项目,以及客户服务支持中心项目,合计0.5亿元,显然,公司用0.82亿元的货币资金,来解决这两个项目绰绰有余。

  令人不解的是,明源一边筹划募集资金进行升级和布局,一边却在扩大股利分配。伴随着货币资金的增多,明源进行股利分配的金额也有所增加。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进行股利分配的金额分别为430万元、600万元、800万元和1200万。

  投行人士对《机构投资》记者表示:一边筹划募资,一边却在扩大股利分配,是否有点说不过去?

  类似这样的事例并不止一例,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明源平常资金十分充裕,甚至可以拿出数千万元现金进行投资理财。2008年末明源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万科A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各主要证券市场指数大幅度下跌,造成1179.14万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无奈之下,明源在2009年6月忍痛割肉,处置了持有的全部交易性金融资产,将证券市场的资金全部收回,并注销了证券帐户。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259.91万元、1649.60万元、2650.36万元和3870.86万元。应收账款净额增长较快,明源解释,“主要原因是公司销售规模快速增长、项目规模增大导致收入确认与结算时点的跨期情况增多、季节性因素等共同影响所致。”

  如果明源暂缓发行股利,以及能收回全部应收账款。那么,公司的货币资金可达到1.33亿元。该资金额与公司拟募集的1.37亿元相差无几。

  投行人士表示,按照目前的现金流,明源的募投项目中,是可以依靠自有资金以及部分贷款来完成,而没必要通过上市来募资。

  然而,明源还是一心想着IPO。

  人才、市场被受蚕食

  那么,明源的投资价值究竟如何?

  2010年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进入新一轮的调控周期,各项限购、限贷、税收等政策打破原有市场供需结构。导致市场交易量萎缩,进而出现房价滞涨,不可避免地导致部分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管理水平低的小型房地产企业经营困难、倒闭、被收购,甚至退出房地产行业。

  房地产企业缺乏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使得整个房地产信息化市场从春秋进入战国时代。由于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劣势,一些规模较小的软件企业已经逐步退出市场。

  在如此残酷的现实下,明源的日子面临着困境。

  报告期内,明源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6.09、7.35、5.21、3.78,较同行低。而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值分别为11.02、15.44、16.76、6.54。

  明源应收账款回收速度较慢,使得公司不得不提高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报告期内,分别为16.22万元、92.25万元、146.92万元和232.82万元。

  除此之外,明源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流失较多,人心不稳。2006-2010年,持有模拟股份的核心员工,共有25人离职退股。其中跳槽到用友的2人,其中就有销售经理等人。而跳槽到金蝶软件的5人,其中就有福州分公司总经理等人。即便如此,明源还要面临劲敌夺食的威胁。在房地产信息化市场,能与明源一争天下的,主要是用友软件和金蝶软件。

  其中,金蝶软件在中间件软件、财务管理等通用性软件上有一定的优势。

  用友软件属于市场的后来者,但是后劲十足,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在行业应用上都没有明显的弱点。

  金蝶和用友由于整体规模较大、资金实力雄厚,能够在技术及产品研发方面进行更大投入,为技术持续领先创造有利条件。

  明源进入房地产行业的时间较早,行业经验丰富,在行业性软件上拥有一些独特的能力。但是,与主要竞争对手用友、金蝶相比,由于明源专注于房地产行业核心业务领域,未能如前述通用软件厂商能够将其技术优势迅速应用至所覆盖的各行业,获得较大市场规模。

  如今,引入整体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国内先进的房地产企业的首选管理手段。

  从目前来看,只有用友的房地产解决方案可以称得上是公司级一体化应用解决方案。用友的解决方案不仅满足房地产企业跨区域、多项目的管理需要,还能够为房地产企业提供先进的管理手段,加强对项目的监控,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迫于用友强大的市场攻势,明源选择与金蝶结盟自保。2008年8月29日,明源与金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双方在房地产企业信息化领域强强联合,利用金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以及明源在房产企业信息化领域的丰富经验,为房地产企业提供高价值的产品。即使如此,用友仍能在明源的大本营表演夺食大战。

  至今用友更换明源的用户有:京基(置换明源的营销系统)、中海(置换明源售楼)、莱茵达(替换明源售楼和项目管理)、隆鑫地产(替换明源营销系统)、卓越(置换明源的成本系统)、皇庭(置换明源的营销系统)。

  投行人士向《机构投资》表示,明源今后不得不面对的短板是,忽略对企业整体的协同和掌管,与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公司近几年在战略项目竞标中多次失利,存有被收购的风险。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