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高管辞职潮助长减持风 第一代创业者变现愿望最强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31 06:40 来源: 深圳商报

  □ 深圳商报记者 傅盛宁

  近期,高管辞职公告密集推出。仅30日,就有6家上市公司公布了高管辞职公告,包括华东数控、三泰电子、鸿特精密、宁波联合、北新路桥和中粮生化。统计表明,今年6月以来,沪深两市的高管辞职公告,6月份有96次,7月有110次,8月有94次。与此同时,高管减持也明显放大。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统计,4、5月份高管减持额分别为4.45亿元和10.57亿元,而6月份即剧增到22.60亿元,7月14.29亿元,8月为18.85亿元。

  对于辞职理由,上市公司在公告中会称是工作调动、个人原因以及身体原因等,但这些公式化的解释并不能让市场信服。知情人士说,落袋为安是目前很多公司高管的共同心理。

  第一代创业者变现愿望最强烈

  珠海一家专门从事小家电制造的上市公司董秘对记者透露,高管集中辞职,主要是为了减持。通常并不是不看好他们从事的行业,而是不看好股市。辞职公告只是表明他们脱离了法定监管,并不等于他们一定离开了公司。有的公司董事长辞职后不再是公司法定高管,但仍然是大股东,对公司重大决策拥有决定权。这种现象其实比较普遍。

  一家上市公司副总经理管着下面两家企业。今年6月,为了能够在限售期内卖出手里的股票,就提出了辞职,公司也做了公告。但其实这个前副总经理工作没有变化,仍是下面两家公司的法人代表。深圳福田保税区内某上市公司董秘讲了这个例子后评价道,这种情况就是为了落袋为安。当股市不好时,持股数多、资金量大的公司高管需要控制风险,以“辞职”为理由摆脱法定监管,以便减持套现。这种情况很常见,也不完全不合情理。虽然会带来股价下跌,但股市投资者应该给予理解,而不应一味指责。

  以上两位董秘的观点在现实中也得到印证。朗科科技(300042)原董事长邓国顺去年9月辞职后,仍担任公司董事。今年朗科中报显示,他持有的1545万股限售股(占公司总股本23.13%)没有发生数量改变。他曾对记者私下透露,可能要另外创业,但自己仍是朗科公司董事,第一大股东,仍然对上市公司承担相应的责任。

  高管逢高减磅

  高管辞职和减持,与大盘指数波动有一定关系。当大盘上涨时,减持明显增加;当大盘下跌时,减持明显减少,显示上市公司高管“逢涨减磅、逢跌保守”的操作风格。以2010年9月至11月为例,这段时间正是股市经历一年多暴跌后好不容易迎来的上涨行情,高管减持数量也创了历史新高。到了当年12月,高管减持维持历史高位数,而股指进入暴跌。何为因何为果,一时难以分辨。

  今年6月股市出现一小波反弹行情,统计发现,从那时至今,高管辞职数量也急剧增加。沪深两市的高管辞职公告,6月份有96次,7月有110次,8月有94次。

  与此同时,高管减持也明显放大。东方财富网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统计计算,4、5月份高管减持额分别为4.45亿元和10.57亿元,而6月份即剧增到22.60亿元,7月14.29亿元,8月18.85亿元。

  6至8三个月高管增持额仅为2.27亿元,仅为同期高管减持额的二十五分之一。

  以上所说的“高管”减持,减持主体包括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父母、配偶、子女、兄弟姐妹及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所控制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超级股民”动作隐秘

  就具体个股而言,高管减持自家股票,拥有其他股民所不具有的信息优势,他们的炒股本领更是股民难以望其项背。2009年7月,恒生电子(600570)在公司利好消息刺激下,从5.50元涨到11元(前复权价),而时任恒生电子总经理的刘曙峰在这期间“恰好”减持120万股,减持均价13.49元,套现1618万元。同时,其他公司高管也轮番减持,累计套现接近10000万元。

  今年5月和在此后的两月间,刘曙峰更是共分12次减持,累计卖出了127.59万股,套现金额高达1837.93万元。目前刘曙峰仍持有恒生电子近70万股。

  8月29日,就在半年报出炉的后一天,恒生电子发布公告称:因个人原因,刘曙峰辞去公司副董事长、董事职务,刘曙峰辞职即时生效。这样的“超级股民”还有什么减持动作?市场不妨观察。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