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上市公司狂购理财产品三怪象 被指暗藏利益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9 09:54 来源: 上海青年报

  今年以来总计金额超200亿元

  本报讯记者 徐可奇 上市公司掀起一股“理财热”,频频曝出各种怪象。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上市公司今年以来购买理财产品总计金额超过200亿元。记者昨日从银行业内了解到,上市公司花巨资购买理财产品屡见不鲜,对公理财业务作为变相揽存的方式暗藏利益链。

  怪象一:借巨债不按事先约定使用

  上市公司海螺水泥在6月14日发布公告书称公司债发行规模为95亿元,其中5年期品种的发行规模为70亿元,票面利率为5.08%;7年期品种的发行规模为25亿元,票面利率为5.20%。海螺水泥先是称拟将50%的募集资金用于偿还商业银行贷款,调整债务结构;剩余50%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改善公司资金状况。

  但海螺水泥在同日紧接着发布的一则董事会决议公告又表示,为提高公司经营资金使用效率,同意将总金额为40亿元的经营资金用于理财。记者经过调查了解到,海螺水泥设立信托理财计划的资金达到32.5亿元,信托期限为1年,另外还购买7.5亿元银行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期限为185天。

  爱建证券研究员谢非非表示,海螺水泥购买的信托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并不能保证在到期后实现。而一家机构的投资总监表示,海螺水泥此次一半融资约47亿元应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但购买的40亿元理财产品投资期限在半年至一年,这反而会使该公司流动资金被间接占用。而且海螺水泥在说明公司债募集资金用途时根本没提到理财,明显属于没有按事先约定使用融资金额。

  记者注意到海螺水泥购买的部分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只有4.80%,而公司债利率超过5%,因此面临“亏本理财”。

  怪象二:涉及炒期货炒外汇风险高

  大杨创世在今年4月19日发布了一份“洋洋洒洒”的投资理财公告:其中购买流通股票、债券、基金、外汇、期货等金融产品总额不超过2000万元,占2010年度经审计净资产比例为2.38%,期限不超过一年;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总额不超过3.6亿元,占2010年度经审计净资产比例为42.75%,期限不超过一年;购买信托理财产品总额不超过1亿元,占2010年度经审计净资产比例为11.88%,期限不超过一年。

  大杨创世公布的投资理财总额最高达4.8亿元,财务报表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公司的货币资金只有约2.47亿元。而且大杨创世的投资理财方向涉及炒期货、炒外汇、炒股和炒基金,都属于高风险的投资方式。“我们公司的投资理财包括了外汇和期货吗?”大杨创世的证券事务代表潘丽香一开始甚至对此不了解,过后才表示目前投资理财中不包括外汇和期货,至于具体盈亏情况会在具体财务报告中披露。

  怪象三:募资专款被违规挪用理财

  深圳惠程在今年6月15日发布公告称,间接控股公司吉林高琦违规利用募集资金买入理财产品,这违反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细则》的有关规定。

  据记者了解,深圳惠程此前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约为4.52亿元,吉林高琦在中国银行吉林市分行开设募集资金使用专项账户,专户存放金额约为3.31亿元。深圳惠程解释,吉林高琦相关工作人员错误理解募集资金存储管理的监管要求,错误地把监管行发行的保本型理财产品看做银行一般性的资金存储,先后五次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购买了监管行中国银行吉林市分行推荐的该行结构性理财产品。

  募资专款被违规挪用理财引发广泛质疑,虽然深圳惠程称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经济处罚及通报批评,但没有透露具体处罚措施。该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刘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只是简单地表示:““相关责任人有深圳惠程的也有吉林高琦的,公司罚了几万元吧。”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