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重工3年内11家公司注入 谋求多元发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6 23:30 来源: 投资快报

  记者 杨白飞

  日前,读者“沙漠里的宁静”发来邮件询问中国重工(601989)的最新经营状况,在此对中国重工财务报告特作解读和分析,以供参考。

  中国重工是由中船重工集团联合鞍钢集团和航天科技集团共同发起设立,是国内船舶工业综合实力最强的两大集团公司之一,其业务涵盖军民船舶、海洋工程、船用设备等。是国内最大的船舶配套设备制造企业,是国内海军舰船装备的主要研制商和供应商。我国舰船装备行业龙头。公司是国内研发生产体系最完整、产品门类最齐全的船舶配套设备制造企业。

  公司发布了2011 年三季报,第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25 亿元,同比增长10.14%,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0.32 亿元,同比下降14.6%,每股盈利0.11元。公司1-9 月实现销售收入410 亿元,同比增长14.22%,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3.37 亿元,同比增长13.31%,每股盈利0.47 元。当中船舶制造占营业收入的60%、二是报告期船舶修理及改装业务占营业收入的26%、海洋工程业务占营业收入的11%;综合平均毛利率为13%。

  订单充足 谋求多元发展

  三季度末,公司手持订单量为971.4亿元。报告期内公司五大业务板块实现新增订单409.7亿元,其中,船舶制造及舰船配套新增订单97.3亿元,占23.75%,当中属于军工业务的约占这部份收入的10%;海洋工程新增订单45.7亿元,占11.15%;船舶修理及改装新增订单13亿元,占3.17%;舰船装备新增订单124.9亿元,占30.49%,当中也包含军工业务;能源交通装备及其他新增订单128.8亿元,占31.44%。

  值得关注的是,能源交通装备及其他板块订单占总订单的比例达到31%、海洋工程板块新增订单占总订单的比例达到11%,而上半年的收入结构中这两块业务占比仅为10%和2%。有可能由于宏观经济的原因船舶业务减缓,公司在非船业务方面发力抢占市场,因此这两方面的业务增长迅速。

  由于造船工业对于经济周期的依赖性太强,在好的经济环境中业务虽然能得到非常快速的发展,但经济环境变差或萧条的时候市场需求会大幅萎缩。因此,公司为了减缓经济周期对经营的冲击,进行了多元化业务发展的规划。公司预计到2015 年五大板块的结构优化为,民船造修30%、舰船装备12%、海工12%、能源交通设备及其他38%、军工8%;力求多元化业务共同发展。

  迈向国际核电产业市场

  2011年9月下旬,旗下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接受了美国ASME(美国机械工程协会)总部联检组为期5天的ASME核级“N”钢印取证审查,获得了一次性通过审查的好成绩,并获得了联检组向美国ASME总部“推荐”的最佳结论。此次通过美国ASME“N”钢印项目极其严格的取证审查,标志着大船重工在核级资质认证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一举打通了迈向国际核电产业市场的道路。

  另外在10月,公司将于2011年10月28日与中海集运签订重大合同。根据合同,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将为中海集装箱运输(香港)有限公司建造6艘万箱级集装箱船合同总价5.6亿美元以上。由于万箱级的集装箱船是被船舶工业公认为最高技术的产品之一,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能够建造。此次合约的签订,说明公司船舶制造技术已达到世界级水平。

  未来仍有资产注入

  此前,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中船集团已将公司确定为中船集团的上市旗舰,并承诺将充分整合中船集团内相关业务和资产,将公司打造成为国内最强最大、国际一流的船舶制造企业。并承诺集团旗下的18 家公司将在三年内全部注入上市公司

  确实,公司于11月11日发布公告,称拟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总额不超过人民币80.5 亿元,当中拟以36.3 亿元的募集资金购买控股股东中船重工集团在其下属7 家子公司所拥有的股权;拟使用不超过44.2 亿元募集资金用于舰船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能力建设、海洋工程及大型舰船的改装修理及拆解建设、能源环保装备及工程机械减速机制造建设项目等11 个投资项目。

  除去本次注入的7家公司外,还有10 家左右的公司有待注入。也就是说,在2014 年2 月14 日之前,中船重工集团将有80%以上的资产或10家公司注入中国重工,当中还可能有一些重点军工企业注入。

  《投资快报》发自广州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