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银行业利润被激增 银监会发微博质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0 07:28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卫容之 实习生 李慧 发自上海 《 国际金融报 》

   2月18日,新华社发布了一篇题为《去年商业银行净利润达2.65万亿元》的新闻稿,不仅“制造”了银行利润,也“制造”了话题。

  昨日,中国银监会新闻发言人在微博(http://weibo.com)上称,银行利润被新华社激增。他解释称:“这个错误的数据是这样形成的:全年+前三季度+前二季度+第一季度。重复计算的数据不止一半。”

  银监会微博质疑

  2月17日,中国银监会发布2011年商业银行净利润数据,第一季度为2635亿元,第二季度累计数5364亿元,第三季度累计数8173亿元,第四季度累计数(即全年)10412亿元。2月18日,新华社记者经过重复相加后,刊登了上述新闻稿。

  新闻稿发布后,外界并未对数字引起太多猜测和争议。直至2月19日上午8点04分,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韩复龄在新浪微博上毫不留情地指出:“数据不准,银行总利润1万多亿元,最大的工行2000亿元,五大行市场份额占70%。” 韩复龄最后调侃道:“难不成中国有13个工行?”

  紧接着,10点52分,中国银监会新闻发言人也在微博上发贴,质疑新华社数据。

  上述两条微博发出后,掀起了轩然大波。银行业内人士则大多认为这是个技术性错误,担心这一统计通过外媒传播后引起更大的误会。上海银监局一官员在微博上的言语充满惊讶:怎么会这样计算?外媒怕也被搞乱了吧。

  外行集体性麻痹

  事实上,稍微留心下历年数据,便不难发现“2.65万亿元”的荒谬之处。银监会2010年报显示,201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8991亿元,同比增长34.5%。若按“2.56万亿元”计算,相当于201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利润同比翻了三番。在去年国际金融动荡不安、国内通胀高行经济走弱的形势下,可谓羡煞他人。

  有意思的是,该消息在发布一天后才被人指出错误所在。有网友将此现象称为“外行的集体性麻痹”,“中国金融业的利润和收入极高,媒体说多高,外行都相信”。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月6日,7家披露2011年业绩快报的上市银行净利润均在35%以上。刚刚更名的深发展A一马当先,预计2011年净利润为100亿-106亿元,同比增幅在60%与70%之间。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则均预测去年净利润会比上年同期增长50%以上。不久前,民生银行行长洪琦还在公开场合表示,银行的利润高得吓人,都不好意思说了。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业待遇也异常优厚。就拿年终奖来说,据某论坛爆料,一些国有银行基层支行业务主管年终奖普遍在10万元以上,部分还高到“不好意思公布”的程度。某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信贷部一位负责人还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他们普通柜台员工年均工资就有9万多元,但“离其他银行还有一段距离”。

  银行需“哺乳”实业

  银行的高利润与高奖金到底从何而来?上述银行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今年银行信贷额度受到限制,但贷款需求源源不断,银行主动权在手,议价能力显著提升,业务完成情况较好。

  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在负利率依旧的状况下,银行净息差的不断上升是银行业盈利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央行去年连续7次调准收缩流动性,更是提升了银行的议价能力,让其通过以价补量取得超额收益,大发调控财。

  一位ID为“金融黄埔网”的网友更是撰文指出,银行业的高利润主要是由于国内银行实行严格的准入制,银行资源的稀缺导致我国长期以来处于资金短缺状态,以及由此带来的存贷款的高利差收入。此外,存贷款利率迟迟不能市场化,政府人为规定存款利率上限、贷款利率下限,形成“利差保护格局”。与欧美银行不足1%的利差相比,我国5%以上的利差收入能让银行业旱涝保收,即使出现坏账也有央行兜底。

  分析人士认为,事实上,高利润大部分由中小企的“血泪”构筑而成。去年银根缩紧,银行议价能力变相提升,中小企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到50%左右,这给挣扎在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双上涨、对外贸易锐减、资金链紧绷泥淖中的中小企造成巨大冲击。专家呼吁,中小企是实体经济最广泛的基础,银行与企业唇齿相依,在当前应多“哺乳”实业,促使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