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近期180份业绩修正公告发布 业绩补丁暗藏4玄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4 15:55 来源: 重庆商报

  截至目前,两市上市公司共计发布了180份业绩修正公告

  上市公司2011年的业绩公告已经进入尾声,在近期的“年报”行情中,业绩修正公告也成为了一大特色。本报粗略统计显示,两市近期共发布了180份,关于年报业绩、业绩快报、业绩预报的修正公告,其中有170份都来自于深市。每逢财报,上市公司对业绩进行“修修补补”的情况并不少见,一些公司甚至一改再改。那么,这些上市公司为何会修改业绩公告?在上市公司修补业绩的背后,又隐藏着一些什么样的动机?本期,记者在对2011年上市公司业绩修正公告进行分析之后,归纳出了上市公司“修改”业绩背后的四大玄机,并请到申银万国资深投资顾问谭飞,对这些业绩修正的原因、目的,以及对个股走势的影响进行了一一点评。

  巧夺天工型

  一个补丁扭转“乾坤”

  典型案例:依赖业绩修正,*ST中达逃过退市劫

  1月30日,*ST中达(600074)发布了2011年业绩修正公告,这一纸公告不仅让公司迎来了三个“一字”涨停,更让公司躲过了“暂停上市”的风险。据了解,*ST中达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亏损,公司已于2011年4月2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而根据公司去年10月21日公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全年仍将亏损。而*ST中达1月30日公布的修正公告则显示,公司2011年经营业绩将扭亏为盈。

  公司扭亏为盈的主要原因是2011年第四季度,公司子公司南京中达新材料因意外爆炸事件受损收到政府补偿及保险赔偿款1240万元和处置CPP生产线设备将产生收益约1523万元;公司所属江阴中达软塑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子公司收到财政贴息5500万元。

  专家点评:通过政府补贴等方式来扭亏,虽然短期内缓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但从长期角度分析,公司经营状况的持久改善还是需要以其自身主营业务的稳步增长来获得。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分析财务报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公司净利润增加背后的真实原因,具体而言就是要去看主营业务收入及其增长率,只有主营业务的增长所获得的利润才能持久反映在股价的变动上,所以普通投资者对此类股票要耐心等到其主营业务发展逐渐改善后可关注。

  欲进还退型

  年报一季报业绩相差悬殊

  典型案例:6000万收入是否确认,升达林业很纠结

  因2011年业绩快报修正前后差异过大,升达林业(002259)被证监会四川监管局要求其整改并提交书面报告。让升达林业陷入信用危机的是公司的两份业绩快报。资料显示,在今年2月29日,升达林业发布业绩快报称公司去年实现净利润1837.13万元,同比下降49.06%。尽管业绩下滑,但公司仍保持了持续盈利纪录。但是,升达林业在3月27日发布的修正公告则表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调整为亏损1612.67万元,从而打破了公司上市之后“不亏”的纪录。

  业绩前后相关为何如此之大?升达林业表示,业绩重大调整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对未收到货款的部分销售,按审慎性原则暂未确定收入5938.54万元。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如果上述收入在今年一季度确认,那么升达林业的单季度业绩可能会暴增。

  专家点评:上市公司会计原则的采用方式不同,对于短期内业绩影响较大,但是从公司长远角度考虑,会计原则的变化只是记录方式的不同,影响是短期的,真正支撑公司业绩长久发展的还是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创造了多少的利润。对于此类公司因为会计原则的变化导致的利润变动,并未对公司的基本面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所以投资者对于此类股票不必太过于谨慎,在股价短期有所调整后,如果公司基本面没有其他改变,可继续关注。

  瞒天过海型

  高管“窗口期”蹊跷减持

  典型案例:辉隆股份两调业绩,高管提前套现3932万

  去年3月才登陆A股的辉隆股份(002556),将迎来上市之后的首份年报。然而,在年报亮相之前,辉隆股份年报数据却已出现了三个数据:在2011年三季报中,公司预计2011年净利润将同比增长0~30%;1月18日,辉隆股份发布的业绩预告,称公司2011年净利润为1.12亿元,同比下降18.36%;4月12日公司发布业绩修正公告,再度下调业绩,净利润由1.12亿元进一步缩减至9824万元,同比降幅扩大至28.31%。

  上市的首年就上演业绩变脸,辉隆股份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也是“节节败退”。不过,公司的高管们却“先知先觉”地在“窗口期”(年报披露前1个月)进行了减持。据了解,在今年3月份,辉隆股份13名高管及配偶合计减持公司股份235万股,价格在16.32元~17.59元不等,共计套现3932万元。

  专家点评:公司的经营状况变幻莫测,业绩的预计也很难把握,对于某些上市公司连续调整股价变动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公司管理层对于公司的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远远高于普通投资者,管理层连续减持反映出管理者对于公司的发展态势不容乐观。从中长期角度来看,高管在业绩下滑之下连续减持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信心打击力度也较大,短期内股价要重拾升势的难度很大。所以普通投资者在面对此类个股时,应该耐心等待其基本面转好后再予以参与。

  避重就轻型

  业绩大变只因“算错了”

  典型案例:青海明胶从“预增王”变为大亏

  一连三次修改业绩,青海明胶(000606)去年的年报不仅一波三折,而且让投资者完全摸不着头脑。去年三季报,公司预计2011年净利润将达到2800万元,同比暴增4952.33%。今年1月18日,公司发布公告将净利润调低至1600万元~1800万元。2月7日,公司则预测全年将出现1500万~1600万元的亏损。最后,青海明胶在年报中给出的净利润则为-1522.41万元。对于业绩风云突变的原因,青海明胶解释为“会计算错了”。公告表示,“因财务人员对会计准则理解偏差,在确认出售子公司股权投资收益的问题上产生了差错”。

  因“财会人员不专业”而修正年报的还有齐星铁塔,公司在2月11日公布了去年的年报,不过仅在三天后就发布了修正公告,修改了六处错误。齐星铁塔公告给出的理由是“因工作人员工作失误,相关信息录入有误”。

  专家点评:上市公司财务统计错误造成业绩大变脸,反映出公司内部管理还有待加强,会对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信心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应该更看重此类公司的基本面是否发生较大变化,如果业绩大变脸的背后反映的是公司主营业务发展的暗淡,那投资者应该引起高度谨慎,从中长期角度加以回避;而如果这种业绩变脸只是暂时性的,公司长期稳健发展的态势仍未改变,则短期可暂时回避,在股价走稳之后继续关注。记者 程心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