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古越龙山检测门或重挫6亿存货估值 澄清公告引质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3 02:46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崔文官

  香港消费者委员会一则酒精饮品的测试结果,如同一记闷棍,狠狠地敲向了黄酒龙头企业古越龙山(600059.SH)。

  6月15日,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测试7类36款酒精饮品,其中3款来自浙江的产品被检出含有较高分量的可能致癌的氨基甲酸乙酯(又称EC)。

  其中古越龙山就占到2款。“古越龙山三年陈酿绍兴加饭酒”、“古越龙山正宗绍兴陈年花雕(五年)”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分别为每千克0.2毫克至0.26毫克。

  这则利空消息一出,古越龙山的股价应声而跌,虽然公司通过官网及公告进行澄清和解释,但是并未遏制住市场恐慌情绪。

  截至记者发稿时,其股价已经由6月15日的15.30元/股(开盘价)跌至6月20日的14.12元/股(收盘价),跌幅为7.8%。受EC事件的影响,公司之前力推的黄酒陈酿概念也遭到质疑,公司业绩或将因此遭受影响。

  澄清公告引质疑

  6月19日,即“EC门”发生后的第4天,公司发布公告称,“黄酒是一种传统食品(饮料酒),有数千年的饮用历史,至今尚未发现人体因饮用黄酒致癌的事(案)例;公司历来视食品安全为企业之生命,长期以来,公司的产品经国家黄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权威检测机构历次抽查的结果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古越龙山中的EC 含量远低于欧盟国家及其他国家水果白兰地酒的限量标准,消费者可放心饮用。”

  据了解,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可能致癌物,是食物在发酵或存储过程中天然产生的物质,普遍存在于发酵食物和饮品中。

  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曾指出,根据动物实验EC不但会损害基因,也会引起多个器官组织患癌。香港消委会也提醒消费者,氨基甲酸乙酯对于酒类饮品饮用量高的人,有潜在的健康风险。

  “这个是酿酒过程中自带的,而不是人为添加造成的,国内对此没有明确的标准。”古越龙山证券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目前国际上对食品及酒类的EC含量控制规定各不相同,其中欧盟水果白兰地的EC要求小于0.4毫克/千克,法国与瑞士规定是小于1毫克/千克。从媒体报道的数据来看,3款酒中的EC含量为0.2毫克/千克至0.26毫克/千克,远低于这些规定。”

  一位酒类行业分析师则告诉记者,“在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敏感的今天,此次事件若处理不好,对古越龙山及整个黄酒业来说,或许是灾难性的。消费者会减少饮用量,如果受众减少、销量下降,那么黄酒业将面临如何发展下去的问题。当务之急,古越龙山应立即聘请专业权威机构对所有产品进行全面彻底检测,拿出数据和证据来。”

  国家黄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则公开力挺古越龙山,“氨基甲酸乙酯(EC)广泛存在于酒类及其他发酵食品中,为自然发酵产生,并非人为添加。古越龙山、塔牌3款酒中的EC含量远低于欧盟国家及其他国家水果白兰地酒的限量标准,消费者可放心饮用。”

  陈酿EC含量更高?

  记者注意到,香港消委会只是公布了3年陈酿,5年陈酿的EC含量,但却没有提及十年、二十年以及更高年份酒的含量。那么随着黄酒储存时间的增长,其EC含量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一位长期关注酒水行业的分析人士曹鑫(化名)告诉记者,“按照常理黄酒的保质期一般是1.5年到3年,放久了之后会沉淀,口感没有刚出来的时候好。黄酒没有蒸馏工序,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尿素与乙醇不断反应,产生的EC越来越多。黄酒要喝新鲜的,3年内饮用口感最佳、营养也最丰富。超过8年,则变淡变酸,口感变差。原因是黄酒里的酯类物会被杂菌慢慢分解,由酯酚变成酯酸使人喝起来感觉酸涩、营养也下降。”

  与曹鑫观点相呼应的则是一些学术研究论文。扬州大学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在2004年的一篇论文中指出,“原则上黄酒不宜长期存放,储酒期超过3年就不能够再饮用。”

  此外,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顾国贤在1996年所著《酿造酒工艺学》一书中明确指出:“酿造时间越长,EC含量也会增加。书中列示数据表明,所抽测3年陈黄酒EC含量为0.16毫克每千克,而9年陈黄酒EC含量就增加到0.32毫克每千克,30年陈黄酒EC量则高达1.26毫克每千克。”

  如果30年1.26毫克/KG检测结果是真实的话,那么这个含量已经超过了国外的最高限额,对古龙的高年份酒的销售来说是个很大的危险。显然这对以陈酿著称的古越龙山来说是一则坏消息,公司近五年年报显示,陈酿存货金额就一直保持在6亿元之上,其中大部分是已酿成的“库存商品”。其2011年的存货更是高达13.3亿元,占公司总资产的43%以上。

  据2008年浙江本地某报上的一则广告显示,2008年古越龙山拥有陈酒25万吨。2008年4月,古越龙山位于绍兴县孙瑞镇的中央酒库还申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是全球最大、年份最长的黄酒存储库,共存原酒10万余吨,最陈的酒酿造于1928年。

  上述公司证券部女士告诉记者,“公司一直坚持古法酿造,几千年的传统酿造工艺,而且中国历来就有存酒的习惯,酒一般都是越陈越香的,也没出现什么问题。”

  曹鑫告诉记者,“任何酒都有保质期,黄酒更不例外,视酒度高低、酿制工艺、卫生条件、包装条件、存储环境而定。刚杀菌的新鲜黄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非常少,此时还不足以引起健康风险。而古越龙山中央酒库所存放的陈酿,如果从EC含量的角度来判断,可能大多数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影响,黄酒绝不是越陈越好。”

  有投资人士透露,公司的陈酿和新产黄酒进行勾兑,可以提高品质。这也是公司一直引以为豪的优势。在当初投资古越的时候,就是看中了公司数十万吨库藏老酒,这些都是无价之宝,投资的“护城河”。

  曹鑫则告诉记者,“新产黄酒用陈酒勾兑可以提高品质,但极为有限。勾兑对母酒的要求比白酒高很多,各项理化指标要优于新酒、尤其酸类物质不得超标、包装要完好密闭、一般8年以下的原酒为最优。”

  实际上,在EC问题上,公司声明和对外表态都是“没问题”,但在实践层面,古越龙山意识到了这一点。2012年5月,江南大学酿酒科学与酶技术中心和中国绍兴黄酒集团共同完成了“中国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终端集成控制技术”项目技术鉴定会。

  据上述证券部女士透露:“古越龙山参与了浙江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关于黄酒酿造的一系列课题,其中专门针对EC控制作了研究。一旦有了研究成果,会马上应用到生产中去。”

  业内人士指出,黄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问题一直是业内关注和攻关的重点。很多厂家都在探索新工艺的酿造方法,比如选育产尿素能力差的黄酒酵母菌进行发酵,从根本上减少氨基甲酸乙酯的产生。

  另据记者了解,早在2006年日本对出口到日本的中国黄酒做检测的时候,绍兴酒就检测出EC,当时的值是0.11,而另一款中国产的红曲黄酒EC检测不到。那为什么古越龙山不用红曲来代替麦曲?是成本问题还是出于什么其他原因,上述证券部女士对此表示可能与绍兴黄酒的工艺等问题相关,对于具体原因不是非常清楚。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