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循环重组沦为资本玩物 警惕A股僵尸公司嗜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08 10:19 来源: 大众证券报

  近段时间A股市场跌无休止,有人希望停止IPO的发行减少对市场抽血。不过,除了IPO不断抽血外,A股市场长期存在一批“僵尸公司”反复重组更替大股东,这些公司由于引进的大股东极不稳定,股权解禁后随时走人,逐渐沦为向市场循环抽血的“毒瘤”。《大众证券报》选取“僵尸公司”中的典型案例,供投资者参考。

  四环生物七次重组十次更名

  上市以来,四环生物(000518)前后更换了六次大股东,经历了七次重组,并两度被ST,股票名称被换了十次之多,期间公司主业变了又变。需要提及的是,四环生物是“A股第一只被暂停上市的股票”,其前身是1993年上市的苏三山A。苏三山A是江苏省第一家上市公司,由于主营业务小化纤被淘汰,经营陷入停滞,其于1998年9月14日被暂停上市,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上的首家被暂停上市公司。

  此后,该公司便开启了反复重组的大幕。1999年7月,“ST苏三山”被实行特别转让,变更为“PT苏三山”;经过一系列收购股权和资产置换以后,振新毛纺织厂入主,“PT苏三山”变更为“PT振新”;此后公司又投资北京四环生物工程制品厂,变身为“江苏四环生物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6月,四环生物购得靖江银泰100%的股权,进入房地产;2010年10月,四环生物对北京山海经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增资5000万元,进入文化传媒产业。

  而今年9月,四环生物的大股东又将再一次变更。公司现任大股东振新毛纺与广州盛景签署《股权转让合同》,完成转让后,广州盛景将以持股3.885%成为四环生物第一大股东。

  ST梅雁被大股东“无情抛弃”

  在这群僵尸公司中,ST梅雁(600868)是不折不扣被大股东抛弃了。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11月7日至2011年9月9日,公司大股东梅雁实业投资累计减持了ST梅雁2.5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4%,目前梅雁实业所持股份仅剩下2.197%。几乎与减持公告在同一时间(今年9月9日),公司董事长及2名董事集体宣布辞职,从而导致公司日常事务只能依靠独立董事暂时管理。

  实际上,近几年来ST梅雁只能勉强维持盈利,而维持业绩的手段是依靠变卖家产来保全上市流通的资格。从2006年开始,ST梅雁资金一直紧张,2006年末ST梅雁负债达57.86亿元,不得不依靠变卖资产度日。2010年,ST梅雁转让了广东梅县梅雁公司43.82%的股权;2011年,ST梅雁又转让了广东梅县梅雁公司剩余42.95%股权,两次转让总价达到1.37亿元。另外,公司转让的资产还包括投产不久、刚入运营期的资产,2008年公司转让了柳州红花水电站,这家电站曾是公司旗下最大的发电资产,于2007年1月才全部并网发电,这意味着该资产发电不到一年就被出售。

  *ST吉药重组上演“六连败”

  近四年以来,*ST吉药(000545)连续筹划了六次重组,但无一成功,所以在被市场视为“重组专业户”的同时,还附赠了“重组毒药”的绰号。据可查资料显示,1999年,*ST吉药大股东第一次易主,恒和集团入主;2003年,*ST吉药二次易主,吉林金泉以银行贷款承担恒和集团6500万元债务的方式,取代恒和集团成为其第一大股东;2010年1月,*ST吉药三次易主,吉林金泉将其所持的*ST吉药3036万股以3.17亿元转让给广电集团实现数倍收益。

  虽然前述*ST吉药大股东已发生三次易主,但只有广电集团拟向*ST吉药注入旗下广电地产资产,但却因房市宏观调控被叫停。今年7月,*ST吉药停牌筹划第六次资产重组,不过这次重组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宣布终止。有市场人士指出,*ST吉药六次重组均告失败,每次涉及的概念均是热点,但只有炒作噱头没有实质进展,该公司已经连续亏损三年,重组成功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最终重组可能会无人问津。

  而最近一期(今年9月15日)重组失败后,公司股价连续四个交易日跌停,截至昨日公司股价报收于7.74元,较停牌前暴跌31.26%。

  记者 张曌

分享更多
字体: